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程小可
“我们镇卫生院自从开设了中医馆和疼痛科以来,医生采用一把针刀和一根银针等独特的中医技术,不仅托起了群众的健康和希望,而且此项技术在患者心目中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口碑,每天门诊量能达到30余人次,住院床位使用率达到了100%,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从而实现了群众看病不跑远、省时、省钱、省心、省力的看病就医的新局面。”近日,叶县叶邑镇卫生院院长都明森感慨道。
“陈医生的人品好、技术也不错,在这里住院治疗了一个星期,我的颈椎病和肩周炎已经治疗好了,现在也不咋疼痛了,今天再巩固治疗一次,明天我就可以出院回家啦!在家门口看病真方便,随时来、随时看、随时走,花钱少、还不用跑远!”近日,家住叶邑镇连湾村68岁疼痛患者许老太太开心地说道。据许老太太介绍,她患颈椎病和肩周炎至今已有40年,平日里一旦遇到凉气就容易出现肩膀疼痛、头部和手脚麻木等不适症状。因为家庭没有经济来源,平时只能到药店里买一些药物来维持现状。
今年3月底,许老太太的病情突然加重,脖子疼得厉害,右胳膊也抬不起来,连家务活儿也都干不成了。于是,她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该镇卫生院疼痛科进行求治。“患者的疾病是由颈椎病诱发肩周炎导致胳膊抬不起来、头部和手脚胀疼、麻木。”该院疼痛科主任、执业医师陈启帆诊断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他采用针灸、理疗、小针刀、中药穴位注射等独特的中医技术,经过7天时间的住院治疗,患者的脖子僵硬、疼痛麻木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胳膊也能抬起来、活动自如。“在这里不仅把我的病给治好了,而且仅花费2000多元,报销之后个人自付300多块钱,还是在镇卫生院看病划算呀。”
“我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采用针灸和小针刀技术治疗疼痛疾病效果非常好,其技术的特点就是通经络、解除压迫、松解粘连,比吃药效果好。”陈启帆说,今年3月,叶邑镇段庄村患者李女士患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压迫,导致右脚疼痛麻木、右下肢不能背伸,李女士曾去过好几家医院治疗、口服药物,但病情始终没有好转。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李女士来到该镇卫生院进行治疗,陈启帆采用电针、穴位注射、中药热敷、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李女士的症状基本消失,走路平稳。“当时,患者李女士是拄着拐杖来就诊的,走的时候已经能去掉拐杖,独自离开医院。”陈启帆说,中医药技术之所以受群众欢迎,是因为花钱少、能解决问题、保证治疗效果,而且常服用药物容易破坏胃黏膜。该院为让中医药技术在基层发展的更好,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成立了疼痛科和中医馆,购买了电针仪、中药熏蒸床、中药塌渍机等医疗设备。同时开展了小针刀、针灸埋线、穴位注射、神经阻滞等10多项中医治疗技术,基本满足了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骨关节炎等疼痛患者的医疗需求。“目前,我们医院又开展了一项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定点介入治疗新技术,其技术的特点是减轻滑膜炎症,缓解肿胀疼痛,阻止骨侵蚀,保护骨关节,摆脱激素带来的危害。”陈启帆如是说。
据该院院长都明森介绍,以前,该镇卫生院没有成立疼痛科时,辖区居民为解决疼痛疾病,有时需要跑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治疗,不仅不方便,如遇刮风下雨天,更是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院领导下决心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在科室建立之初,由于医生队伍缺乏,疼痛科医生独自一人既要在门诊为患者看病,同时还要为住院患者做理疗和治疗,每天从早忙到晚,有时非常疲惫,但每次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大家都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了开展中医特色针法技术,该院选派临床医生外出学习各种特色针法治疗技术,不断提升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再结合临床经验,为不同的患者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法。目前,该院根据“简、便、廉、验、效”的原则,以特色针法技术为治疗核心,以优质的服务理念为指导,做到小病一针治,一针解决问题,为辖区内的疼痛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然而,由于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疼痛科医生身兼数职,既要为疼痛患者服务,又要为骨科及外科患者治疗,如骨科的四肢骨折石膏外固定,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外科的急诊外伤缝合等疾病。全面的技术服务,做到了让辖区患者就近看病。“下一步,我们将扩大中医馆服务规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到大医院去进修学习,掌握更多的中医特色技术,组建专业医疗服务团队,开展新技术项目,购置专业医疗设备等为疼痛患者创造一个技术优势、服务全面的治疗环境,尽量做到让辖区患者小病不出乡,在家门口治疗疾病的原则,守护着一方群众的健康。”都明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