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今年以来,濮阳市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评审的预算项目支出审核第一道关口作用,严格剔除不合理、高估冒算的预算支出,切实把长期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到位。截至3月31日,累计完成评审项目35项,送审金额3.54亿元,审减金额0.47亿元,审减率达13.4%,评审结果既有力保障了部门(单位)的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又显著节约了财政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注重规范管理,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围绕“强基础、优流程、提效能”目标推进制度建设。一是健全制度体系,推进《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修订工作,起草《财政投资评审操作规程》;二是创新监管方式,实施项目分类管理及限时办结制度,进一步压缩评审周期;三是强化质量控制,严格三级复核机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四是完善内控机制,系统梳理评审业务流程,全面排查关键环节风险点,建立动态防控体系,确保评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聚焦效能提升,强化服务担当
一是优化服务模式。推行“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机制,针对重大项目组建专项评审小组,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提高评审效率。二是强化责任担当。通过定期培训、绩效考核等方式,激励评审人员履职尽责、创新作为,不断提升团队专业素养和工作效能。三是加强评审队伍建设。完善评审培训体系,建立“周学习、月研讨”机制,定期组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专题培训;组织业务骨干与新进人员结对指导,促进经验交流和技能传承,注重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形成合理的评审人才梯队。
筑牢防线,推进公正评审
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评审工作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的评审环境。一是压实主体责任。评审人员全部签订承诺书,全面排查岗位风险点,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织密制度“防护网”。二是强化警示教育。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三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对评审关键环节实施动态监控,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