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明洋 通讯员 李青峰
一场意外让52岁的建筑工人马海生(化名)永远停下了手中的工具,却以另一种方式“点亮”了七个人的生命。4月11日,因突发意外离世的他,捐献出1个肝脏、2个肾脏、2个肺脏和2个眼角膜,成为2025年国内首例单次捐献器官类型最多、覆盖患者最广的捐献者。这场跨越生死的馈赠,不仅让绝望的家庭重燃希望,更以“平凡人的伟大”书写了生命最后的诗篇。
4月8日,突发意外被送到确山县人民医院的马海生,被确诊为脑干出血。经抢救无效,家属含泪做出一个伟大的决定“捐献其有用的器官,延续生命,点亮希望”。70多岁的老父亲含泪说:“这孩子从小就爱帮助人,邻居家谁要有个啥事,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他说‘爸,咱普通人留不下啥,能帮人就是福报’……现在他走了,听说他的器官还能救七个人,这七条命就是他的‘根’啊,扎在土里还能发芽。”在省市红十字会协调员的见证下,医疗团队连夜启动全国联动机制,肝脏救治了1名肝硬化晚期患者;双肺移植给2名重症尘肺病友;双肾移植给2名肾衰竭患者;眼角膜存入眼库,即将为2名视障患者送去光明。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705万,每年约有30万患者等待器官移植,但仅有少数人能获得匹配的供体。马海生用七份“生命礼物”,诠释了“普通人何以成为英雄”。正如移植受赠者联名感谢信中写的:“他不是太阳,却让我们在至暗时刻看见星光;他未曾远行,因为生命早已化作春风吹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