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王艳晓
近日,记者从郏县人民医院采访时获悉,该院创新构建“引才磁场+育才沃土+用才平台”三维联动机制,以人才引擎驱动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模式,使医院的3个学科跻身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学科获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024年,医院开展新技术74项,多名人才入选高层次人才库,为区域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筑巢引凤扩增量 多元聚才强根基
作为全国首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郏县人民医院紧扣县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构建“三纵三横”引才网络。省委组织部选派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晨晓博士到该院任副院长,开展为期一年的管理、技术驻扎式帮扶,纵向贯通“校地合作+招才引智+柔性引进”立体通道,横向搭建“博士工作站+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医院+专科联盟”三大平台,形成“刚柔并济、内外联动”的人才集聚新格局。被河南中医药大学授予“毕业生就业基地”荣誉称号,与平顶山学院共建“教学医院”。近3年来,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23人,与北京301医院等15家知名三甲医院建立协作关系,设立河南省县级医院博士工作站,开创“院士团队远程会诊+省级专家驻点带教+学科带头人跟班培养”的梯次引才模式,让县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级医疗资源。
刚柔并济破藩篱 灵活用才激活力
医院创新构建“双轨制”人才管理模式,通过“揭榜挂帅”激发内生动力,“项目制”释放人才效能。一方面以“管理+技术”双通道培育复合型人才,实施“青年英才攀登计划”,选派骨干赴顶级医疗机构研修;另一方面推行“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孵化机制,打造心血管介入中心等七大技术创新平台。2024年,开展的“烟雾病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术”等74项核心技术突破,正是柔性引进专家与本土团队协同创新的结晶。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智慧,让医院年引进知名专家超200人次,带动诊疗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厚植沃土育新苗 精准滴管促蝶变
医院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体系,建立“1+X”成长路径,新入职医师,由资深老医师一对一带教,并选送住院医师到上级医院规培。同时,辅以理论培训及操作考核竞赛,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广开言路、采英撷华。三年来,培育省级劳模、市级学科带头人等标杆人才6名,斩获各类奖项84个。神经内科主任曹建玺、药剂科副科长陈相克被评为市级拔尖人才;副院长马志勇被评为平顶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症医学科主任曲东显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青年医师王和庆被评为河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一科主治医师张迪被评为平顶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彰显了人才梯队建设的丰硕成果。
梧桐成林凤来栖 杏林春满谱华章
人才战略的深度实施,催生“一花引得百花开”的乘数效应。目前,医院现拥有高级职称专家122人,硕士研究生专家21人,年可服务群众70余万人次。近三年,获得国家专利2项,发表SCI论文23篇,人才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医院医疗技术实力(CMI值、三四级手术占比)连年提升,群众县域就诊率逐年提升,患者满意度达96.7%。
郏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叶珺说:“我们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组织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以党建为统领,聚焦‘第一资源’激活‘第一动力’,生动诠释新时代‘人才引领发展’的深刻内涵,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上续写新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