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张智媛 杨晴
“以前总觉得‘扫黄打非’是政府的事,今天才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特别是孩子喜欢网购图书,以后一定仔细查看出版社信息。”4月15日,在临颍县新城街道4月份“颍之有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五彩大集活动现场,听完宣讲的社区居民刘女士分享着自己的收获。这场融合了理论宣讲、文艺表演、志愿服务、互动体验的“集市”,吸引了广大居民群众参与,成为基层文化治理的创新实践。
“宣讲+互动”,理论知识入心。依托“颍之有理”宣讲平台,扫黄打非宣讲员深入浅出地阐述扫黄打非工作对于社会风气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文化市场规范的重要意义,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文明阅读、绿色上网。在宣讲过程中创新设置有奖问答互动环节,发放扫黄打非宣传小礼品,让居民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理解和记忆,让扫黄打非知识入脑入心,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扫黄打非”中来。
“线上+线下”,宣传全域覆盖。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宣传。组织村居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深入辖区居民小区、周边商户、广场等场所,通过设置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理论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普及扫黄打非、“护苗·绿书签行动”等相关内容,发挥网格群、微信群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积极推送转发,进一步提高传播扩散量和覆盖面,形成“扫黄打非”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良好态势。
“阵地+网格”,筑牢长效防线。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等阵地互联互动,做到平台共利用、活动互融合,以“扫黄打非”工作推动辖区文明培育再上新台阶。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文化经营场所排查,定期开展网格走访,科普“扫黄打非”相关知识、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建立健全网格沟通机制,形成全民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长效防线,为街道的文化环境持续净化提供坚实保障。
下一步,新城街道将继续保持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提高居民对“扫黄打非”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规范有序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