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焦作监管分局以聚焦堵点精准解、贯通政银合力推为思路,纵深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走深走实。截至2025年3月末,全市申报清单企业、推荐清单企业数量均位居全省第6位,推荐清单和申报清单与全市市场主体的总量的占比均位居全省第1位。累计向市场主体授信24417户次,授信金额145.02亿元,累计放贷23823户次,发放贷款130.81亿元。
强化统筹组织,聚合力量抓推进。组织领航定向。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发展和改革委、科技局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工作纳入市政府“1+10+N”重点任务清单督办,确保机制真正落地落实。精准靶向发力。印发工作方案和活动通知,建立“日排名、周调度、月考核”机制,明确15项重点任务清单,压实县区和银行机构主体责任。联访织网增效。将“千企万户大走访”与“行长进万企”活动有机结合,对乡镇、区县小微企业开展地毯式走访,做到全覆盖、无盲区。针对5城区无支局实际,牵头建立长期结对联动机制,指定分局工作人员为城区协调机制“责任人”,按照“一村(社区)一银行”的结构组织66个银行网点包联54个村(社区),提高走访摸排质效,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基层。
强化问题意识,跟进解决促落实。培训固本强基。结合工作进程和各级专班需求,先后制定《“千企万户大走访”入户话术》《“推荐清单”审核操作手册》《银行拒绝授信原因标准化手册》,并为各级专班近2000人次开展专题培训。走访下沉问效。局领导带队先后到辖内7个县区实地调研走访,现场查看申报系统操作并与专班人员座谈交流,了解推进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针对调研督导中发现的涉及银行机构的问题,多次组织召开调度会推动协调解决。监测闭环管控。对各县区专班工作进展及银行工作成效情况实行动态监测,针对个别机构工作进展缓慢、信贷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发出监管提示函19份;针对首贷拓展势头不足、无还本续贷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及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相关要求的通知》,明确监管要求和推进措施。
强化机制创新,围绕需求优服务。创新资源联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县区组织开展14场企业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全方位摸排经营发展尤其是融资方面的问题;对银行拒绝接收和拒绝授信的原因分类汇总,对需要相关单位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下发《交办问题清单》,目前已累计协调交办6批29个问题事项。创新驱动升级。督促银行加强产品创新,累计开发“协调机制贷、专业市场贷、千企万户贷”等专属产品16个。针对辖内怀药特色产业,组织召开专场对接会,联合农业农村局统计全市怀药产业相关数据资料,为银行研发特色金融产品提供支持。创新“黄绿”转换机制。常态化开展“黄转绿”帮扶活动,建立线下“黄转绿”帮扶台账。对于纳入黄灯管理的企业,要求金融机构纳入工作台账,对申请“黄转绿”的企业建立客户档案,就黄灯企业问题给出解决路径及协调部门,通过专项台账等方法提升黄灯企业获贷效率。
强化政策宣导,多维覆盖增共识。优化宣介效能。系统归集全市银行机构小微企业特色信贷产品,通过“一企一策”实地宣传等形式,打造“政策礼包+融资工具包”双载体集成模式,在入企走访中实现政策解读与产品推介精准匹配需求。专班配套印制宣传袋及手册1.7万份,以可视化物料提升政策感知度,全面拓宽政策触达面。扩大支持领域。将外贸、民营、科技型企业和退役军人创业主体纳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支持范畴,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对接、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建立金融顾问驻企等制度,为重点领域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金融服务。深化经验集成。动态收集各县区专班、银行机构先进经验做法,累计编发《工作动态》86期、《工作简报》28期。强化优秀案例示范效应,推动市专班向6家银行机构发出感谢信,进一步激发银行机构动力。
下一步,焦作分局将聚焦“三深化三提升”准发力,即深化机制建设,靶向施策提升政策穿透力;深化服务能级,通过“融资+融智”模式提升企业获得感;深化产品创新,构建分层分类的信贷供给体系,推动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市场主体,在畅通金融血脉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