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魏蓝
近日,走进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基地,百余座育苗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盎然,薯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麻利地剪苗、打包,一捆捆薯苗即将发往福建、辽宁、内蒙古等地。
“现在每天订单量超百万株,光剪苗工人就要200多人,每人日均工资80元到150元,家门口就能让老百姓挣到钱!”饮马泉薯业理事长蒋冬芹笑着介绍。这番繁忙景象,正是淇滨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赋能下,钜桥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合作社和鹤壁市龙头企业,饮马泉薯业依托农综改项目,新建近百座现代化育苗大棚,引入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推动育苗效率大幅提升。今年预计培育脱毒薯苗数量同比翻番,订单量突破3亿株,辐射全国3万余亩种植基地。技术领先的脱毒种苗不仅畅销省内外,更带动岗坡村及周边1800余户农户发展红薯种植,户均年增收1.6万元,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共赢模式。
在农综改项目——千亩特色红薯扩繁育苗中心项目支持下,饮马泉薯业产业链条持续完善。从脱毒薯苗扩繁、智慧种植到产品展销,饮马泉薯业逐步构建起“产供销一条龙”体系,擦亮“钜桥红薯”品牌。同时,农综改的“及时雨”不仅让产业强起来,更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岗坡村村民王大婶感慨:“以前农闲只能闲着,现在天天有活儿干,收入多了,日子更有奔头了!”眼下正值出苗黄金期,基地内剪苗、打包、发货各环节紧张有序。
钜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农综改项目成果,优化智慧农业设施,拓展电商等销售渠道,推动红薯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