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工商银行三门峡分行积极响应号召,坚守如磐初心,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精准滴灌科创 激发新质生产力
持续提升对科技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统筹战略决策、制定发展规划、审议创新服务方案汇聚全行支持合力。出台了《三门峡分行科技金融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科技金融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加大对高新企业的引导和支持,深入市场调研,加强业务培训,明确营销目标,结合省行目标客户清单,梳理制定营销清单下发各支行,帮助指导支行开展营销。通过积极宣传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等专属产品,对名单内企业逐户分析,一户一策,协助支行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定制方案,以适合企业的融资产品为切入点,解决准入、利率、流程、担保等客户关心问题。
截至2025年3月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11.55亿,较年初增长1.66亿,六种资质企业贷款27.36亿,较年初增长12.05亿,高新技术企业贷款25.52亿,较年初增长11.36亿,战略新兴产业贷款34.14亿,较年初增长3.89亿。
服务“双碳”战略 创新产品体系
坚持快贷、早贷、多贷的经营理念,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聚焦“绿色能源”“水利项目”“绿色低碳转型”等信贷支持重点领域,加大金融供给力度,截至2024年末,绿色贷款较年初增加16.26亿元,增幅144.1%,投放首笔水库并购贷款2.1亿元,助力了国有资产盘活和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截至2025年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29.33亿元,较年初增加1.79亿元。
明确职责分工高效推动。从宏观层面对绿色金融结构调整以及金融产品创新到操作层面对GCMS系统标识管理,进一步作了指导和规范。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责。风险与投资管理部负责绿色金融牵头管理工作。公司、普惠、个贷、银行卡对负责本业务条线绿色金融业务系统推动、营销拓展、产品创新以及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尽职调查及条线指导。
规范绿色信贷标识录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信贷标识管理的通知》,对所有一般法人客户新增信贷业务,经办机构须充分了解拟投放融资业务具体用途,在信贷业务借据附属信息准确录入绿色分类信息进行了规范。
扩大绿色领域信贷投放。积极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生态农业以及城乡环境治理等友好类重点绿色产业,加大信贷投放。对上述重点支持的绿色产业及项目,在不高于可比同业水平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贷款定价,执行最优惠利率,对绿色贷款规模优先配置、重点保障,逐步扩大其在全行投融资中的比例。
数字赋能小微 破解融资难题
普惠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按照“早、快、好、实”工作要求,动员全行上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以切实行动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末,普惠贷款余额14.50亿元,较年初新增6.12亿元,增幅73.03%,全省、同业双第1;截至2025年3月末,普惠贷款余额19.97亿元,较年初增加5.46亿元,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2679户,对符合条件企业纳入推荐清单1323户,授信支持1291户,累计授信17.40亿元,累计放款17.09亿元。
快响应,高站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该行聚焦协调机制“三个100%”和“一高、一提、一降”工作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主动作为,靠前行动。多次召开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动会,将此项工作作为全行重点核心工作,第一时间响应动员、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推进落实。成立工作专班,设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推动。各部门协调联动,统筹推进人员配备、业务培训、资源整合等工作,完善尽职免责、激励约束制度,迅速掀起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热潮。
快走访,送政策。结合客户清单,压实过程管理,围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四类客群,组织全员入园区、访市场、走商圈、进乡村,分层级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将走访工作做好做实,真正访困于企、送惠于企、解难于企,将该行的普惠产品、政策、服务送到小微企业“手中”和“心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该行创新推出相关产品,同时也在持续扩大和完善新一代经营快贷、种植e贷、养殖e贷、民宿贷、农资贷、专精特新贷、豫科e贷、专业市场贷、移动伙伴贷等特色“产品树”,积极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多样化产品需求。
快效率,早见效。对纳入小微企业推荐名单、审核通过、支行确认放款的客户,加快审批速度,建立“绿色通道”,成立审批专班,配齐人员,加班加点,快速审批,让客户少等待,让金融“活水”快速流入产业良田,推进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早见效。
聚焦“银发经济”完善服务体系
该行通过强化养老体系建设、加强政策宣导、优化网点服务、创新融资支持等方式,用有高度的情怀、有力度的担当、有温度的服务。
加强机制建设。该行高度重视养老金融服务工作,成立了10个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养老金融工作委员会,配套制定了三门峡分行养老金融发展行动方案和考评办法,按照政府部门和行动方案的安排、部署,扎实高效推进养老金融服务工作。
优化厅堂服务。该行19个网点全部建设无障碍通道,为老年客群配备轮椅、老花镜、放大镜、爱心座椅和爱心窗口,为老年客户提供便利、舒适和安全的厅堂环境。落实“进门扶一把、到号有提醒、办理有引导、出门有送别”等敬老标准化服务要求完善老年客户“特事特办”服务流程,结合实际需要做好上门服务、免填单服务,在准确了解老年客户业务需求和办理意愿的前提下提供陪伴式服务,提升老年客户舒适感;密切关注老年客户是否有可疑人员陪同或可疑电信诈骗等异常现象,及时做好风险提示,切实提高老年群体的安全感。
密切银政合作。作为三门峡地区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建设合作银行,该行与三门峡市社保中心共同启动了“社银一体化”合作项目,依托网点布局优势,选取9个网点作为“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实现了城区和县域全覆盖,为参保人员提供一体化、自助化的社保金融服务,大大减少参保人员业务办理时间,正意义上打通“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社保便民服务新格局。
深化政策宣导。一方面,该行积极组织辖内干部员工参加系统内养老金融业务培训、知识竞赛等,抽调业务骨干道省行以工代训,有效提升员工养老金融知识储备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该行在网点阵地设置了养老金融服务宣传专区,开展持续化、常态化养老金融宣传。同时组建成立了由业务骨干组成养老金融宣传小分队,通过进商场、进社区、进企业,针对性地开展适老养老及养老金融服务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养老金融的社会覆盖面和认知度。
提升服务能力。养老产业融资支持方面,在前期充分调研沟通的基础上,该行积极筛选辖内符合融资政策的养老机构给予融资支持,截至2025年3月末,已为辖4家企业累计发放养老贷款890万元,养老产业融资支持力度处于全省领先位次。养老客户和财富管理方面,截至3月末,个人养老金客户达21500余户,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规模1700余万元,今年以来累计为客户办理养老理财2800余万元。
数字驱动引领 重塑服务生态
坚持以“一把手工程”推进数字金融工作,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委员会统筹推动作用,落地实施数字金融发展行动计划及任务清单,加快推进数实融合,深耕GBC三端联动场景金融合作生态,赋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发展提供有效的数字、数据、技术支持,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数字经济建设大局。
强机制,持续做好和保障组织推动。设立数字金融委员会,建立工作机制,确定议事规则,发布《数字金融委员会章程》,制定实施《2025年数字金融实施计划》,明确“五篇大文章”行动框架。按季督导任务清单,压实主体责任,重点推进手机银行、开放银行、工银e生活等平台建设,强化普惠服务能力与企业风控平台效能,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协同发展生态。
强支撑,加快数字化场景融合。整合“知客(EIOP)、个金(DIMO)、对公(DCOM)”三大运营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业务全域触达。依托“e键普惠”数据中台,精准量化营销成果与客户价值,建立分层分类管理模式。通过“分田到户”机制联动客户经理、远维团队及基层网点,形成“数据驱动+生态链接”的普惠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
强基础,一体推进数字金融工作深入开展。以“数据价值创造年”为主线,围绕数字资产、平台、资源、科技四大维度,实施“数据找客”“智能触客”“客户价值分析”三大行动,精准解决获客、触达与提质难题。运用新技术简化业务流程,推动项目场景与客户需求无缝衔接,确保服务“最后一公里”高效落地。
强服务,完善高便利高竞争力数字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高竞争力服务体系,优化手机银行功能及支付环境,推出“线上预约兑换零钱包”“ATM支取10元现金”等便民服务。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依托企业级数据化平台,强化“数字化运营、生态化链接、智能化风控、精细化服务”能力,打造个性化、便捷化金融解决方案。
千帆竞发,奋楫者进。工行三门峡分行将强化使命担当,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昂扬斗志,奋力书写好“五篇大文章”的工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