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4月17日,为保障优质强筋小麦示范基地产量和品质增值增效,河南省强筋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以下简称“科技特服务团”)在滑县王庄镇大柳树村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举办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栽培技术培训会。
四月中旬,河南省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灌浆期,随着气温升高雨水来临,小麦进入快速生长阶段,从营养生长进入到生殖生长,对小麦穗粒数和产量形成至关重要。培训会邀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的专家,大柳树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等80余名代表参加,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张建周副研究员授课时讲到,当前部分小麦已经开始抽穗,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小麦开始扬花,标志着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时期,该时期决定小麦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此后降雨逐渐增多,田间湿度加大,小麦生长加速,田间病虫害频繁发生。作为种粮一体化的小麦生产基地,要求种植户在小麦抽穗之后及时开展繁育田的第二次排杂,保障种源纯度,同时加强小麦肥水和病虫害防治管理。
随后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宋晓博士介绍了优质小麦中后期肥水管理的要点,扬花期是冬小麦植株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要结合浇水追肥一次。这个时期要以氮肥为主,浇水要浇足浇透,可以有效降低麦田温度,防范后期干热风对小麦造成的伤害。进入灌浆期,为保证小麦叶片较强的光合作用,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每亩用200克磷酸二氢钾和500克尿素兑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中后期是病虫害高发时期,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孙炳剑教授重点讲述了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的关键节点和使用药剂类型。抽穗扬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和蚜虫、吸浆虫等虫害的高发期。喷施“一喷三防”药剂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促进小麦正常授粉和结实。灌浆初期(5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小麦籽粒形成和充实的重要阶段,喷施药剂不仅可以继续防治病虫害,还可以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耐高温能力,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和品质。孙炳剑教授详细谢讲解了几种主要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会后专家组还走到田间,现场指导种植户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为滑县优质小麦提质增效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