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李婷
为做好机构改革后县支局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顺应“四级垂管”架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祥符监管支局聚焦监管职能定位,立足县域监管工作需要及现阶段实际情况,主动作为、提前谋划,先行开展定期收集基础监管统计数据工作,及早掌握辖区金融机构整体画像和风险点,服务县域监管决策,提升金融监管支局监管质效。
完善非现场统计制度 构建坚实工作框架
严格参照上级部门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要求,围绕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风险抵补、普惠金融等领域,以总局统一制定的数据模板为基础,在确保口径清晰、数据可得、统计简易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金融机构月度、季度和年度数据采集报表,并手工制定报表汇总模板。第一时间组织辖内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17家保险业金融机构召开座谈会,要求各机构高度重视非现场数据报送工作,自2025年1月起,按照规定的报送流程与时间节点,按时完成报送任务。
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提升统计工作效率
加强培训指导,由风险监测科组织参加2025年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报表电视电话培训会,并现场解读统计指标含义、填报要求及易错点,提升一线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源头保障数据质量。强化报送责任,要求金融机构从数据采集、审核、汇总到报送,每个环节要责任到人,对迟报、漏报、错报等情况制定相应的通报措施,以强化其责任意识,保障数据报送的时效性。强化报表审核,支局层面采用统计专职人员初审、科室负责人复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数据的异常波动、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并加强与分局报表基础数据的比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深挖数据内在价值 有效监测预警风险
一方面对县域金融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已收集的金融机构月报表中,提取银行业机构存贷款余额、存贷比、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保险业机构保费收入、赔付支出等重点监管指标制作月度快报,运用年初、同比等时间节点数据,分析预测县域信贷规模等变化趋势,对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及风险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另一方面,注重将统计分析与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为支局监管中心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为地方政府的金融工作决策提供前瞻性参考,对于数据异动、风险突出、风险苗头大的机构作重点关注以及预警提示,提升了县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进一步防范化解县域金融风险。
下一步,祥符监管支局将持续加强统计服务监管中心工作能力,提升风险监测分析能力水平,有序推进风险防范化解,努力推动县域统计与风险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