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4月21日,在澳大利亚皇家医学院Wen-Loong Yeow教授的指导下,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主任刘煜昊带领团队,成功实施河南首例经股静脉二尖瓣置换手术(TMVR),挽救了72岁危重患者的生命。
经股静脉二尖瓣置换术适用于二尖瓣严重损坏,且无法修复的高危、高龄患者。这一突破性手术的成功实施,开启二尖瓣返流治疗新时代,标志着河南省在复杂心脏瓣膜微创治疗领域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来自原阳县的72岁和女士胸闷两年,近期病情加重,以“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收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
进一步完善检查后,刘煜昊主任团队很快明确诊断,患者二尖瓣严重损坏、导致血液大量返流,必须尽快实施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能够修复心脏瓣膜,但该患者高龄且心功能差,患有多种并发症,外科手术风险较高。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刘煜昊主任决定采用国际前沿的经股静脉二尖瓣置换术,通过微创途径为患者置换病变瓣膜。
在杂交手术室的三维影像引导下,刘煜昊主任、陈同峰副主任医师、王小虎副主任、赵一品博士等专家精致操作,从股静脉穿刺,将直径仅6毫米的导管送入心脏。经过精准测量,一枚人工瓣膜通过导管被送达二尖瓣位置,随着支架缓慢释放,瓣膜精准贴合病变部位,异常反流瞬间消失。
这种技术就像给心脏“精准换阀门”,避免了传统手术对胸壁和心脏带来的创伤。整个手术过程心脏不停跳,出血量不足50毫升,无须开胸和输血。
术后24小时,和女士已能下床活动,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心脏射血分数回升至正常水平,即将康复出院。
经股静脉二尖瓣置换手术操作难度更大,能更彻底地解决心脏瓣膜问题。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是河南心血管诊疗水平的缩影,更标志着我国微创瓣膜治疗跟世界接轨。随着这类创新技术的普及,更多危重心脏疾病患者将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迎来重获新生的希望。
刘煜昊主任提醒,二尖瓣反流早期症状隐匿,常被误认为“老年体弱”。如果出现活动后气短、夜间憋醒等症状,需警惕心脏瓣膜病变。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高危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每半年筛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