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张明明 周二军
4月18日下午,鲁山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接到市委第三巡察组紧急交办任务:为始建于1978年的县殡仪馆完成确权登记。面对这块存续40余年、权属复杂的历史“硬骨头”,该中心创新推行“三时服务”机制,仅用1小时即完成全部登记流程,以政务服务“加速度”破解历史遗留难题,赢得市委巡察组和群众“双满意”。
创新机制破困局。针对殡仪馆用地手续跨度长达40年、涉及多部门的历史遗留问题,该中心立即启动“延时服务+专班研判+限时办结”三维联动机制。中心主任张明明现场调度,自然资源、民政、属地政府等相关部门组建“攻坚专班”,通过资料预审、并联会商、容缺受理等创新举措,在保证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实现“一小时极速办结”。这一破冰之举不仅创造了“鲁山速度”,更形成了“部门协同、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的疑难问题处置范式。
书记项目提质效。2024年以来,鲁山县自然资源局将化解“不动产登记难”列为“书记项目”,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一名班子成员包案、一套专班推进、一张问题清单、一套解决方案。该局党组书记王永杰牵头制订《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实施方案》,推动窗口服务实施“三化”改革:人员专业化、流程标准化、服务人性化。今年已累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6%。
服务升级惠民生。该中心创新构建"三免三零"服务体系:免收小微企业登记费、免提交重复材料、免跑动线上办理;实现企业专窗零等待、疑难事项零推诿、特殊群体零收费。已经办理的“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改革,将办证周期压缩至1天,让群众真正实现“住权与产权同步”。
“我们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年底前实现90%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王永杰介绍,通过建立“企业宁静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创新机制,着力打造“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政务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