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赵新建
面对老年群体不动产登记“出行难”“操作难”问题,周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创新推出全场景适老服务机制,将服务窗口延伸至病床前、群众家中,用“零距离”专业、集成化服务破解特殊群体办事难题,践行高效办成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今年以来已累计为30余位行动不便老人解决不动产登记需求。
4月24日,在周口市中心医院住院部,一场特殊的政务服务正在展开。由周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任二勇、吕柯与税务人员白静组成的联合服务组,为病床上的陈老先生开通“综合流动窗口”现场办理公务员A区房产过户手续。工作人员耐心指导流程,逐项核对信息,在确保法律效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减轻老人负担。这是该市开展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登记难”专项行动以来,首例通过“病房办证”方式完成的“一手房+二手房”转移登记合并办理,一次办结。
同样暖心的一幕发生在4月22日。接到年近八旬、身体行动不便老人刘大爷的求助后,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胡延彬、王龙立即启动“银发直通车”服务,携带相关设备材料前往其家中上门办理过户面签。从身份核验到材料确认,全程仅用40分钟。“真没想到在家就能办大事。”刘大爷注视着眼前躬身指导他办理手续的中心工作人员不停发出感慨。
据了解,该中心建立“党建+服务”专班,组建专业助老服务队,通过三大举措提升适老化服务:一是建立“绿色通道”即时响应机制,针对急难需求30分钟内制订服务方案;二是实施上门帮办代办,实现信息采集、确认等“零距离”办理;三是建立服务回访制度,定期跟踪老年人后续需求。目前服务范围已覆盖中心城区3区6个服务网周边区域,平均办理时限压缩65%。
“我们将持续深化‘服务跟着需求走’理念,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该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拓展不动产登记“适老化”应用场景,探索“预登记+上门确认”服务模式,为更多特殊群体提供精准化服务。
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周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创新实践,不仅体现了政务服务的精细化转变,更彰显了城市治理的人文关怀。这种“将心比心”的服务理念,正是建设人民满意型政府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