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博爱县纪委监委以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构建"立体监督+精准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力。通过19轮专项监督推动5类涉企问题整改,建立3项长效保障机制,使企业办事效率提升40%,窗口服务效能提高25%,交出了一份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眼答卷。
创新监督机制打通政务脉络。该县创造性实施"组组会商+靶向督导"模式,在政务大厅设立嵌入式监督窗口,由纪委监委干部驻点开展"穿透式"监督。通过建立"诉求受理-现场督办-制度补缺"闭环管理机制,成功化解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等重大项目审批堵点,形成"监督发现问题-推动流程再造-完善制度供给"的良性循环。数据显示,该机制运行以来已协调解决企业急难事项87件,推动16项审批流程优化。
构建三维服务体系提升政务时速。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痛点,建立"线下即时办+线上智能办+专员上门办"立体服务架构。线下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线上实现1776项涉企事务全程网办,并创新项目服务专员制度,为37个重点项目提供全周期帮办服务。这种"窗口+云端+专员"的三维服务模式,使企业证照办理时限压缩65%,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精简42%。
动态清零服务时差彰显政务温度。通过"室组联动"监督机制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发现并解决政务服务窗口时间错位问题。推动全县46个服务窗口统一工作时制,建立"潮汐窗口"弹性服务机制,配套开发智能预约系统,实现服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此举不仅使窗口日均接待量突破300人次,更让博爱建业等企业体验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政务便利。
"我们将持续深化'嵌入式监督'向产业园区延伸,构建'监督发现问题-政策精准滴灌-服务主动供给'的保障闭环。"博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该县正以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开发智慧监督平台等创新举措,持续擦亮"清风护航"品牌,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保障。(王楠楠 谷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