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法 > 正文
“仗义套现”变借款风波 这种行为一定要避免
时间:2025-04-27 08:21:0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田保庆 通讯员 李慕淳

  朋友间经济往来本是互帮互助的常事,但若忽略法律有关规定,便可能“情财两失”。近日,郑州自贸区法院(经开区法院)审结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当事人为了朋友“仗义套现”,但此举存在法律风险。

  案件情况

  该案原告韩某与被告王某系朋友关系,长期存在款项往来。双方账目来往频繁且没有进行对账结算,最终因本金及利息分歧产生矛盾。后韩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归还本金及逾期利息。被告王某辩称,双方长期存在频繁互转资金行为,金额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仅为日常经济往来,并无借贷关系。

  审理经过

  法院审理发现,在2021年1月3日双方通话中,被告王某明确承认欠款14万元,且后续仍有借款往来。结合原告方信用卡还款记录、转账凭证及聊天内容,认定双方借贷关系成立,但原告韩某主张的部分转账因证据不足未被采纳。最终,法院通过逐笔核对500元以上的往来款项,扣除被告已还款项,判定被告实际欠付本金为45788.26元。此外,本案中原告通过信用卡套现向被告提供资金的行为是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此类行为扰乱金融秩序,属于无效的借贷合同。尽管被告需返还实际使用的本金,但原告主张的逾期利息因双方均有过错而被驳回。判决生效后,当事人韩某向审判团队送来锦旗,为团队查明事实、维护权益的行为表达感谢。

  法官提醒

  通过此案例法官提醒,民间借贷须以合法自有资金为基础,借款应通过借条、转账备注等方式固定证据;朋友间频繁经济往来需定期对账、明确性质,切莫因“人情面子”埋下隐患。此外,信用卡套现、网贷转借等行为不仅导致借贷无效,还可能面临其他法律风险。

编辑:晏语悦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