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姚光华
4月22日,河南省医保系统到漯河市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建设现场观摩。观摩过程中,观摩团对召陵区医疗保障局“两室一廊”阵地建设以及扎实提升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意识,数据赋能开展行政指导的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认可。
成效的背后是召陵区医疗保障局扎实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的不懈努力。2024年以来,漯河市召陵区以服务型行政执法为主线,以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创新,营造了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正高效、和谐稳定的医保法治环境。
精心部署,夯实医保法治建设根基。建立“周学习、月交流、季考试”学法机制,开展法律顾问讲法规、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交流等活动60余次,持续提升队伍法治素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梳理深化权责清单20项,照单履职、规范执法。充实3名人员到执法监督岗位,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明确2名专职法制审核人员,积极参加各级医保、司法系统法制审核、案卷质量评查18次,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切实发挥法律顾问和社会监督员作用,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和行为论证27次、普法宣讲133人次,6名社会监督员参与日常检查、定点机构集中约谈7次。组织开展行政相对人“大回访”17次,评价满意度100%。执法检查、案件办理无一投诉及复议。争取区政府资金支持,打造投诉举报室、调解约谈室和法治长廊,全力服务和保障法治工作高质量开展。
转变理念,提升行政执法服务效能。坚持“刚柔并济、法情交融”执法理念,推动行政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深入座谈+专项解读+常态走访”全方位沟通渠道,围绕医疗服务价格等开展“两定”机构走访230余家次,召开恳谈会、政策解读会21次,收集意见建议44条。将工作重点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延伸,实现全区定点医疗机构事前弹窗提醒、智能审核“全覆盖”,完善事前提醒规则23项,累计触发预警30.9万次,审核违规数据1.5万条,拒付违规医保基金104万元。运用数据分析帮助定点机构排查违规问题、核查异常数据、完善管理漏洞,2025年第一季度,已帮助定点机构自查整改问题205条,消除了不良影响,减轻了事后处罚。编制《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清单》4期,清晰界定违法风险及后果,精准开展行政指导,引导其对照清单,有效规避类似风险发生。
探索创新,全面推行法律风险防控。将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作为服务型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有效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做好医保基金“未病先防”。常态化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医保政策“六进”等活动60余场,覆盖群众14万人次。选取3家一级、二级定点医院作为试点,指导端口改造,实现智能防控,并推广延伸至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和参保人。深入乡镇卫生院和定点村卫生室、镇(街道)开展“微宣讲、走基层”32场。组织“双通道”定点机构开展专项风险提醒会,推动其自觉抑制违法行为。
下一步,漯河市召陵区将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继续践行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不断探索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的新路径,构建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共同推动全省医疗保障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