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桑玉良
鹿邑县自然资源局近日全面启动2025年度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数据更新攻坚战,以科技创新赋能生态修复,为助推鹿邑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治理涵盖玄武镇、邱集乡等15个乡镇的36处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面积达134.91公顷。该局创新建立“三维核查机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比对、无人机全景航拍、地面实景采集相结合的立体化核查体系,对每个图斑进行精准“生态体检”。
在玄武镇作业现场,技术团队运用多光谱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查,自动生成三维实景模型。地面核查人员同步采集多角度影像资料,重点区域拍摄量超百张,确保每个治理单元建立“全视角数字档案”。目前已完成全部图斑的“三线合一”数据套合,实现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卫星遥感影像与实地核查数据的精准匹配。
“我们采取‘一图斑一档案’管理模式,同步收集用地审批、权属证明等28类基础资料。”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股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包含影像资料、矢量数据、权属证明的电子化数据库,形成可追溯、可验证的治理台账,为后续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数据底板。
据悉,本次数据更新将重点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厘清历史遗留矿山产权归属;二是建立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三是制订差异化修复方案。技术团队创新研发的“矿山生态指数评价模型”,可自动识别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等关键指标,实现修复成效的量化评估。
目前,项目组正开展数据交叉验证,预计5月底前完成系统录入。更新后的数据库将接入省级生态保护监管平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精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