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左世周 通讯员李世强 刘银忠
“阿姨,今天早上天气有点凉,要多喝点热汤,好好暖暖身子。”4月27日一大早,位于开封市杞县金城大道东关海河桥西沿的“爱心粥屋”门前,志愿者一边忙着给前来排队吃饭的环卫工人舀汤盛菜,一边安慰着年龄较大的环卫工人。
“爱心粥屋”的志愿者身穿马甲,分工有序,动作娴熟,有的盛菜、有的舀汤、有的发馍,有序忙碌着,环卫工人们端着热腾腾的饭菜,每个人的脸上流露出开心幸福的笑容。
紧张有序的一轮饭菜发放后,“爱心粥屋”负责人楚志青才慢慢地松了口气,用纸巾擦拭着脸上冒出的汗珠,爽朗地告诉记者:“每天都是这样,早上4点钟开始起床,洗碗、切菜、熬汤,80多名环卫工人和个别困难人员5点半都排好了队,等待6点钟的开饭时间。天天如此,现在已经4年了。”
今年47岁的楚志青, 从小出生在杞县县城,家里姊妹多,父母身体又不好,从小就有到大城市里闯一下的想法,为让父母享一个幸福的晚年。2004年她和爱人一起在郑州做工程机械工作,两人一起经营挖掘机配件和维修公司,后来有了一双儿女,便用多年积蓄买了新房,有了自己的家。
“当时女儿上幼儿园、儿子上小学,有一次在接送孩子上学的途中,经过一个爱心粥屋,我就好奇地去里面询问,志愿者告诉我爱心粥屋是每天早6点给环卫师傅、附近社区的孤寡老人、流浪人员、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免费吃早餐的地方。”楚志青很感动,没见过社会上还有这样的地方,随后,她把带在身上仅有的20多元现金全部捐给了爱心粥屋。 第二天早上,又经过爱心粥屋,她看到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为大爷大娘、环卫师傅发馒头、端菜,让她内心很震撼。当时,她就下决心要在爱心粥屋做一名志愿者,助人为乐,积德行善,快乐自己,乐享人生,一干就是10多年。
看着楚志青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爱人不理解,问她到底图个啥。她顶着重重压力,迎难而上,只为了心里一个更大的梦想:要创办属于自己的“爱心粥屋”。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2020年5月,她带上2岁半的小儿子回娘家杞县,要让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创办自己的“爱心粥屋”,让家乡的环卫师傅和弱势群体也能吃上爱心早餐。 家里的亲友知道后,大多都非常支持,相信她能干好,并筹集2万多元资金,购买了锅碗瓢盆、板凳桌椅,亲戚送来物资,朋友帮忙装修,经过半个月的筹备,一个20多平方米的“爱心粥屋”终于落成。
“说实话,回杞县办‘爱心粥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中遇到了好多人的不理解,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我总想,干自己想干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楚志青铿锵的话语中透露出她的坚定信心。“‘爱心粥屋’顺利建成开业,现在每天看到大家开心的笑脸,我更加坚定了当时的想法。”
据介绍,“爱心粥屋”从周一到周六早上6点准时开饭,节假日也不休息,主食馒头,一菜、一粥,炒菜荤素搭配,八宝粥、大米粥、玉米糁粥、小米粥、胡辣汤天天不重样,改善伙食会做丸子汤、鸡蛋汤、饺子等全部免费,就餐人数每天稳定在100人左右。
“爱心粥屋能坚持下来,离不开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一些协会组织、爱心人士、企业家等通过微信、抖音平台,纷纷捐款捐物,加入到爱心粥屋志愿者中来。所以,我们决不能辜负大家的善意,除了记录好收到的每一笔善款和物品,及时公布公开物资使用情况,还要保证每天来这里就餐的老人吃得饱、吃得好!” 楚志青说。
“我在这儿已经吃了4年多的免费早餐,饭菜可口,关键是服务好,从来没有人嫌弃过俺。”提起“爱心粥屋”,环卫工人宋二妞老人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爱心粥屋”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并没有止步于餐桌,除了爱心奉粥,“爱心粥屋”还开展敬老爱老、爱心助考、大病救助、慰问老兵等公益活动。“无论遇到什么难处,我都一定会把爱心粥屋开下去。”楚志青说,“下一步,‘爱心粥屋’将通过‘专业社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形成一种新型的志愿服务模式,把温暖和关爱传递到社会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