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程瑞芳
2025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乐监管支局紧紧围绕南乐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兴乐万企行”活动,联合建立贷款项目库,结合实际构建服务矩阵,强化小微信用贷款扩容增效,积极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落细,走出一条金融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受到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先后召开支局年度金融监管工作会议、南乐银行业“干字当头”奋力高质量发展大会及个别机构监管会谈,并通过银行调研、走访企业及监管约谈等形式,要求各银行机构紧紧围绕南乐经济发展战略,秉持“总量要大,结构要好,流向要实,节奏要稳”原则,锚定一流业绩、创建一流辉煌,力争南乐金融业2025年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截至3月底,南乐银行业各项贷181.88亿元,较年初增长6.87%,超全市平均贷款增速4.1个百分点。
持续开展“兴乐万企行”活动。创新开展“兴乐万企行”活动,坚持以“两问四送”为核心的集中实地调研走访活动,深化南乐支持小微融资协调机制的进一步落实落细,完善包联企业责任人定期走访机制,及时跟进企业融资政策和财务辅导,加强贷款主动营销和投放力度。截至3月底,普惠小微贷款39.47亿元,增速9.67%,超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超过全市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增速3.64个百分点。
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储备库。在前期各乡镇办大走访大调研期间,支局要求各银行业按照各自推荐清单建立小微贷款项目储备库。为进一步提高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营销针对性和成功率,支局还与县发发展和改革委、工信局、科技局、农村农业局、商务局、烟草局等部门,联合建立重点建设项目、规上企业、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商贸企业、涉农企业、民营企业、外贸企业及烟草专卖户等10个实体清单,总计987家小微企业,强化小微贷款项目储备。截至3月底,南乐县各银行机构发放小微企业首贷户236户,金额2.70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95户、1.43亿元,分别增长67.38、112.27%。
指导各银行机制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建立以网点为中心的发散式服务网络,争取服务半径最大化。要求各银行机构对10个实体清单进行全部走访,重点对规上企业建立银行分包联络企业服务机制,对全县123家规上企业,安排了290名金融服务专员,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和金融诉求。指导邮储银行充分利用韩张镇、杨村乡两个银政邮一体化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金融服务专员,在邮政代理网点设立金融服务咨询台,收集贷款意愿表。指导南乐农商行选拔82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优、乡情村况熟习悉的专业人员,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定期到各乡镇政府和支行进行沟通汇报,实现全县乡村全覆盖,有效解决服务瓶颈。
鼓励银行突破传统模式,优化银行授信管理体制,强化“线上”“线下”金融服务联动,积极推出适配地方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服务质量提升;指导银行机构充分利用信易贷、银税合作、烟草专卖及无还本续贷等现有工作机制,建立“乐信融”工作机制,强化企业信用应用,将企业“无形信用”转化为“有形资金”,推动小微信用贷款扩容增效。截至3月底,南乐县各银行机构发放无还本续贷4.56亿元,较年初增加1.73亿元,增长31.13%;发放信用贷款9.70亿元,较年初增加1.48亿元,增长17.94%;其中推广银税合作,发放1.28亿元,与年初持平。
要求各银行机构对问题贷款申请对象,不得“一棍子”打死,对于符合“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5个标准的小微企业,要建立“黄转绿”问题纠正机制,逐户建立问题台账,将问题企业问题分门别类进行统计分析,及时移交协调机制领导小组,由相应部门及时纠正,问题解决后再由银行及时授信及时发放贷款。截至目前南乐县标记“黄色”类的企业共32户,其30户小微企业经相关机构和银行共同努力,解决问题48个,达到“黄转绿”标准,发放贷款13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