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李万鹏 黄魏纳
四月的麦田绿意盎然,4月28日,走进宝丰县闹店镇司庄村的麦田里,村民们头戴遮阳帽、手掂菜篮,正忙着将一株株健壮的辣椒苗移栽到麦田里。
“株距20厘米,根系要舒展,土坑要压实,并且要及时灌溉。”司庄村辣椒种植户王延坡蹲在田间,正指挥着工人移栽辣椒苗。
据了解,闹店镇主要种植三樱椒和“樱皇新一代”订单辣椒两个类型。三樱椒以其特有的醇厚辣香,早已成为群众心中的金字招牌。而订单辣椒则是2024年开始为定向企业种植的特殊品种,由企业负责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按协议回收产品。
“今年全镇辣椒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较去年增加600亩。其中订单辣椒550亩,三樱椒超过2500亩。”闹店镇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主任科员潘公晓介绍说,
作为传统农业重镇,闹店镇由于土壤含钾量高、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辣椒色泽艳、品质好,早在周边市场小有名气。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单打独斗,常因市场波动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困境。近年来,该镇推行“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达成协议,订单辣椒播种前农户就知道“卖给谁、能卖多少钱”;非订单的三樱椒,价格合适农户可自主销售,遇到销售困难由专业合作社以不低于市场价统一回收,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后李村的马欢今年种了26亩辣椒,在他身后的麦田里,几名工人正在操作着蔬菜移栽机移植辣椒苗,高壮的小麦与新栽的辣椒苗错落有致,相映成趣。
“这叫‘麦套椒’立体种植法,小麦收割前30天左右移栽辣椒,麦秆能为幼苗遮荫保墒,辣椒生长期又不耽误小麦收割,能达到一季两收的效果。”马欢说,去年一亩地收小麦1000多斤,还能再收干椒700多斤,亩均收入比单种粮食作物多挣4000多元。
“种出的辣椒有销路,技术员还定期来地里巡查,有问题随时视频联系解决,咱种地心里踏实。”。目睹马欢的成功,村民李满仓、李石头兄弟今年果断把13亩地也改成“麦套椒”。如今,闹店镇像马欢这样的种植大户有37户,带动了周边村庄100余户群众加入“麦套椒”的种植,户均年增收1.1万元以上。
为提升产业附加值,该镇整合全镇育苗、种植、加工、销售资源,加强对辣椒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信息咨询、产品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随着“麦套椒”的深耕细作,辣椒产业正从“小农户”向“大市场”逐渐转变。
“我们将在确保夏粮稳产的同时,继续推广‘麦套椒’立体种植模式,不断扩大辣椒产业的种植规模,让小辣椒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红色引擎’。”闹店镇党委书记魏前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