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谷太磊 通讯员 冯玺羽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济源示范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之一,玉泉街道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锚定“坐稳排头兵,力争当标兵”的总目标,在破解难题中提升服务效能,在创新机制中激发企业活力,以一流营商环境助推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服务:让企业诉求“找得到、办得快”
“企业需求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赵延军介绍,2024年,街道创新构建“专班+网格”服务体系,由班子成员包片、122名干部下沉网格,对1590家企业开展“穿透式”调研,精准锁定779家重点服务对象,建立8类核心信息标签库。深入企业宣讲“码上服务”,200余家企业实现“扫码提需求、云端解难题”,累计解决阳光兔业厂区绿化改造、丰泽特钢高压线迁移等20余项“卡脖子”问题,企业满意度直线上升。
项目攻坚:以要素保障跑出建设加速度
“项目建设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玉泉街道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建立“日跟踪、周调度、月会商”机制。针对鑫盛达、沃生生物等新投产项目,组建专项服务组驻企办公;对丰泽特钢智能生产线、中沃四期等在建工程,协调解决设备运输、用工保障等关键环节。推动中原辊轴年产4万吨模具等项目早日完成审批,实现“拿地即开工”。2024年以来,玉泉街道共有14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9个项目如期投产或具备试产条件;11个项目已经纳入固定资产投资库,备案总金额9.17亿元;3个项目已提交入库资料,备案金额2.73亿元,正在审核。2025年一季度,累计上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亿元。
强基提质:用硬支撑托起发展软实力
“基础设施是营商环境的‘隐性竞争力’”。济源食品饮品产业园开建以来,玉泉街道累计投入5亿元,实现道路、水力、电力、排水、热力、通讯、燃气、蒸汽通畅及土地平整“八通一平”,大大降低企业成本。去年以来,园区已吸引7家上下游企业入驻,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得到深度融合。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王福埂表示,玉泉街道将围绕“愚公移山创新篇、四高四先做示范”总要求,打好优化营商环境主动仗、攻坚仗、持久仗,以营商环境的“源头活水”浇灌出产业强市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