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李世磊 王策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重点,聚焦漯河创新之城建设,坚持靠前发力,引导全市金融机构着力满足科创企业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进科技金融增量扩面。截至2025年3月末,全市科创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6.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8个百分点。2025年1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共支持科技型企业301户、16.03亿元,其中信用保证类贷款占比较去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聚焦政策引领,健全“制度+机制”。该行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建立和完善做好科技金融的制度和机制。依托全市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强化金融政策和信息传导共享,共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成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专班,创设《做好五篇大文章工作动态》,加强信息共享。配合市政府出台“一实施方案两行动方案”,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持重点,明确具体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配合市政府出台科创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通过明确支持科创企业的“六个标准”,建立“四个清单”,用好“六项机制”,深入开展银企对接,通过完善增信分担机制和处置补偿机制,推动政策落地落细。
聚焦产品先行,突出“创新+推广”。持续完善围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贷产品谱系。聚焦孵化期,创设科创园区贷等贷款产品。聚焦初创期,推出商易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贷款产品。聚焦成长期,推广专精特新贷、科技贷等贷款产品。聚焦成熟期,定制技改贷等贷款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产品创新,充分发挥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作用,运用科创金融服务模块为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向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放的“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用于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及其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金融机构梳理科技金融产品,形成“产品清单”,编制《漯河市科技企业融资产品手册》,涵盖银行产品32款,详细列明产品特点、贷款额度、利率区间、申请条件,为企业提供“看得懂、选的准、用的上”透明化融资指南。
聚焦项目支撑,强化“清单+工具”。建立科技创新项目清单,加强与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定期梳理并推送科技创新项目清单,确保应贷尽贷。常态化开展项目对接,瞄准我市现代食品、新材料等先进产业集群和“11+8”重点产业链及中原食品实验室,建立审贷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和审查,更好满足科技型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投放力度。联合工信等部门举办政策宣讲会,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要点、申报流程、贴息政策,提升企业政策知晓度。指导银行主动对项目申报企业进行“点对点”辅导,提升纳入清单项目质量。建立定期监测、随时调度机制,督促金融机构持续做好项目对接、贷款投放等工作。一季度,全市银行机构发放设备更新贷款28笔、3.35亿元。
聚焦专项行动,发挥“引导+提升”。开展首贷破冰、信用贷扩面行动。动态建立首贷科技创新型企业“白名单”,指导银行机构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提高科技型企业首贷获得率。指导银行机构加强科技金融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四专”机制,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大信用贷支持力度。1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共支持科技型企业301户、16.03亿元,较去年增加31户、7.1亿元。其中信用保证类贷款占比77%,较去年提高13.2个百分点;线上贷款比例为33.5%。开展科技金融典型案例评选提升活动。围绕科技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通过宣讲会、银企对接会、深入企业等方式开展宣讲和解读,提升企业政策及产品知晓度。鼓励银行机构报送科技金融服务亮点,推动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宣传推广全市科创金融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新产品、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