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鹤壁 > 正文
鹤壁市淇滨区:走出以多彩非遗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新路径
时间:2025-05-06 11:14:20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魏蓝

  鹤壁市淇滨区把非遗文化作为打造城市品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睛之笔”,打造了一场场文化盛宴,让越来越多的淇滨非遗成为了可消费的文创产品、可体验的生活方式、可展演的文化景观、可共鸣的价值认同,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从而让传统文化成功助力十有城市建设工作。

  厚植非遗底蕴,夯实文化品位提升根基梳理资源脉络。淇滨区深入挖掘辖区内活色生香的民俗文化、原汁原味的本土技艺及声名远播的地域风情,系统建立非遗资源档案,整合全市非遗资源26个,明晰非遗文化家底。锚定发展方向。将非遗文化定位为城市品牌打造的 “关键密钥”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 “点睛之笔”,明确以非遗赋能城市建设的核心思路。推动价值转化。把非遗从单纯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消费的文创产品、可体验的生活方式、可展演的文化景观及可共鸣的价值认同。打造出《诗经》伴手礼・非遗香药、樱花白瓷茶具等文创产品,带动非遗文创产品增收5万元。创新融合路径,拓展非遗文化呈现场景。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在樱花里旅游休闲街区举办非遗集市,展示根雕、面塑等非遗精品并开展互动体验;于华夏南路樱花树下建设集展销、餐饮功能于一体的文创馆,自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在淇河书屋桃园站将阅读与非遗药香制作体验相结合,形成多元文化体验空间,举办体验活动10场次,参与群众200余人。建设非遗展示平台。在区文化中心、“淇河书屋”桃园站、上峪乡等地打造非遗传习馆,通过图片展示、文字介绍、产品观摩等多元形式,全面展示非遗项目。

  建设《非遗有话说》文创展示阵地,吸纳国家、省、市、县区级非遗专业人才45名,设计非遗文创1200余件,先后迎接省市区领导多次调研并称赞。推进非遗进校园。与各中小学合作,将豫剧牛派丑角艺术、剪纸、黄河古陶烧制等非遗课程融入日常教学体系,研发适合中小学的非遗课程如《黄河古陶》《化妆白瓷》等11个,展览非遗作品220余件,开展非遗研学课程262次,学生创作作品千余件。深化传承发展,实现文化品位持续跃升。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打造的《非遗有话说》节目,邀请非遗传承人、非遗达人等讲述非遗底蕴、发展现状等,让海内外游客线上“看淇滨美景,听淇滨非遗”,帮助非遗传承人拓展线上市场。目前,该栏目已经录制9期,受到了河南省文旅厅、省市媒体平台及全国群众的广泛关注,该栏目每期浏览量达1万余次,累计为非遗传承人创收300万余元。

  推动全域文化渗透。先后成立非遗工坊所3个,非遗传习所3个。从街区、书屋到校园、乡村,全方位推动非遗文化融入城市生活,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展演宣传活动近80场,同步开展线上宣传交流活动67场,实现非遗文化在淇滨区遍地开花。谋划长远发展蓝图。积极谋划《非遗有话说》研游记系列活动,围绕“双星”创建工作重点,计划继续推出系列研游主题研学活动,推荐淇滨优秀传统文化和美丽山水田园持续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路径,为淇滨区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持续注入动力,书写非遗助力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熊炎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