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乐监管支局:“五服务”提升营商环境
时间:2025-05-07 15:49:5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库慧聪
建局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乐监管支局着力加强监管引领,着力规范金融服务,着力提升营商环境。
倡导主动服务。创新开展“兴乐万企行”活动,要求各机构深入开展以“转变作风、宣讲政策、惠企纾困、服务实体”为主题的调研走访活动,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为企业送知识、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两问四送”机制,建立银行分包联络企业服务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问题和金融诉求。坚持与县发展和改革委、工信局、商务局等部门协调联动,建立重点建设项目、规上企业、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商贸企业、涉农企业、民营企业、外贸企业及烟草专卖户等10个实体清单,为银行机构营销贷款、强化企业信贷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通过努力,截至3月底,南乐县各银行机构发放小微企业首贷户236户,金额2.70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95户、1.43亿元,分别增长67.38、112.27%。
加强便利服务。指导各银行机制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建立以网点为中心的发散式服务网络,争取服务半径最大化。要求各银行机构对10个实体清单进行全部走访,重点对规上企业建立银行分包联络企业服务机制,对全县123家规上企业,安排了290名金融服务专员,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和金融诉求。指导邮储银行充分利用韩张镇、杨村乡两个银政邮一体化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金融服务专员,在邮政代理网点设立金融服务咨询台,收集贷款意愿表。指导南乐农商银行82名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定期到各乡镇政府和乡镇支行进行沟通汇报,建立县—乡镇办—村三级联动服务机制,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服务瓶颈。
鼓励创新服务。强化信用贷款扩容增效。鼓励银行突破传统模式,优化银行授信管理体制,强化“线上”“线下”金融服务联动,积极推出适配地方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服务质量提升;指导银行机构充分利用信易贷、银税合作、烟草专卖及无还本续贷等现有工作机制,建立“乐信融”工作机制,强化企业信用应用,将企业“无形信用”转化为“有形资金”,推动小微信用贷款扩容增效。截至3月底,南乐县各银行机构发放无还本续贷4.56亿元,较年初增加1.73亿元,增长31.13%;发放信用贷款9.70亿元,较年初增加1.48亿元,增长17.94%;其中推广银税合作,发放1.28亿元,与年初持平。
做实长效服务。严格监管政策落实,对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得设置不合理融资条件,不得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改善市场融资环境。在小微企业、工商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保证按照还息不欠息,正常生产经营,无重大风险事件发生的前提下,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落实尽职免责政策。建立“黄转绿”问题纠正机制,要求各银行机构对5个标准的问题小微企业,不得“一棍子”打死,逐户建立问题台账,将问题企业问题分门别类进行统计分析,及时移交协调机制领导小组,由相应部门及时纠正,问题解决后再由银行及时授信及时发放贷款。截至目前南乐县标记“黄色”类的企业共32户,其30户小微企业经相关机构和银行共同努力,解决问题48个,达到“黄转绿”标准,发放贷款1350万元。
严格规范服务。要求各银行机构严格执行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规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减免部分基础金融服务收费、规范信贷融资收费的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加强服务价格信息披露,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提供相关服务价格目录或说明手册,使用电子银行等自助渠道的,应当在收取服务费用之前提示客户相关服务价格。
通过努力,南乐金融业高质量运行,金融市场稳定有序,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高质量推进。截至2025年3月底南乐银行业各项贷款181.88亿元,较年初增加11.69亿元,新增贷款已达到2024年新增贷款的78.67%,增速6.87%,超全市平均贷款增速4.1个百分点,南乐金融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