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濮阳 > 正文
农技服务奔向田间地头 传授红薯高产种植“密码”
时间:2025-05-08 09:10:07    

  河南经济报记者 宋明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五一期间正值红薯栽种黄金期,为了确保乡亲们种红薯高产,清丰县红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技人员放弃“五一”假期休息,深入各大种植基地指导红薯移栽。

  “红薯种植要高起垄,使用地膜,采用平栽法,株距25-30厘米,地面露两叶一心即可,栽好要及时浇水。”5月1日上午,在清丰县纸房乡乜庄村千亩红薯种植基地里,农技人员正忙着,手把手指导农户移栽红薯种苗。“传统种植模式每亩产量不到4000斤,病虫害还多,现在用上脱毒种苗和滴灌,再加上技术升级,产量能翻一番!”县红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晁豪正在向农户讲解红薯高产种植“密码”。

  针对当地红薯品种老化、病虫害高发等问题,县红薯产业中心联合科研院所,引进“普薯32”“商薯19”等抗病高产新品种,并推广“脱毒种苗+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为确保技术落地,服务队划分4个片区,责任到人,逐户发放《商品薯种植技术手册》,建立“线上答疑群”24小时随时回应薯农技术难题。

  “以前栽苗全凭经验,现在垄高、株距都有标准,栽种有专门的工具,栽下的薯苗整齐一致!”种植大户程党伟展示农技员特制的栽种工具。这种工具能精准控制栽种深度、角度,配合机械化起垄,效率提升3倍以上。

  自从春薯开始移栽以来,晁豪已经带领中心农技人员走遍了全县十七个乡镇,每到一地都首先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移栽薯苗,“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必须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生产,总坐办公室是绝对不行的”晁豪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二十年工龄的老农技员,他的足迹已经遍布各个红薯种植基地。

  “五一假期没有打算带家人出去玩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晁豪用手擦了一把脸上汗水,指着正在干活的乡亲们说:“农时不等人!为了一年有个好收成,一天都耽误不得,不论什么节日,该栽苗就得栽苗,该干啥就得干啥。咱乡亲们不也是没有休息吗?”

  走进垚鑫合作社种植基地,嫩绿的红薯苗整齐排列在覆膜垄上,滴灌系统正精准施放水肥。“现在种红薯像照顾婴儿一样精细!”合作社理事长郭志磊感慨。通过农技指导,他的200亩基地实现“三减三增”:化肥减30%、农药减40%、人工成本减50%,预计亩产增至8000斤,商品率提升至90%。

  更让农户惊喜的是,服务队还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与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并开发红薯干、淀粉、粉条粉丝等深加工产品。

  今年以来,清丰县红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建“红薯产业技术服务队”,以“科技下乡、服务到田”为核心,通过技术到田、全程跟踪等举措,为全县10万亩红薯种植注入“硬核”动能,铺就乡村振兴“甜蜜路”。

编辑:宋明增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