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关注 > 正文
宝丰县中医院:中医辨证施治为“糖友”精准控糖
时间:2025-05-12 10:05:15    

  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祁亚娟

  “王主任,吃了这一段时间中药,降糖药从原来的四种减到了一种,最近几天查空腹血糖都是5点儿多,治病还得是咱的中药,太感谢你了。” 5月9日,在宝丰县中医院内分泌科诊室内,“糖友”郭女士对该科副主任王凯歌说道。

图片20.png

  据了解,半年前,郭女士在术前检查时发现血糖高,后多次查空腹血糖都在9.0mmol/L左右,被诊断为糖尿病。口服格列美脲、维格列汀、米格列醇、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血糖仍居高不下。“平时喜欢喝水,上厕所次数多,没在意,谁知道是糖尿病!吃四样降糖药了,还是降不下来!”这让郭女士寝食难安,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为求进一步治疗到宝丰县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该科副主任王凯歌仔细为其查舌苔、诊脉象,结合其症状考虑郭女士为肝脾不调型消渴病早期。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肝脾不调使得气血精微物质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壅滞于血液中形成高血糖糖尿病。”王凯歌说。综合郭女士的病情,给予了经典方剂逍遥散加减疏肝健脾;同时,加入黄芪、百合、党参等,增强益气养阴健脾胃之力。经过一个月的治疗,郭女士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值均降到了正常范围内,失眠、焦虑等症状也明显改善。根据郭女士恢复情况,王凯歌让其逐步停用了格列美脲、维格列汀、二甲双胍等药物,每日仅口服一片米格列醇片,并对中药方剂进行适当调整。经治疗,郭女士连续多日复查血糖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王凯歌说,糖尿病在中医上被称为“消渴”,消渴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有关。西药虽能快速降糖,却常伴胃肠道反应、口干、疲劳等副作用,对于并发症缠身的患者,单一西药疗效有限。中药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持续稳定的治疗效果。此外,中医药的优势不仅在于降糖,更在于改善体质、预防并发症,通过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个性化定制优势,经过中药调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患者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用药频次及药量,甚至停掉降糖药,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编辑:熊炎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