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农商银行:金融活水润青创 农商力量助腾飞
时间:2025-05-19 10:41:5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磊 通讯员 卫安琪
在中原大地的崤函故地,一座因煤而兴又向新而生的城市——义马,正经历着从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发展的华丽转身。作为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最深的金融机构,义马农商银行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的“根系”深深植入义马发展的脉络,瞄准青年创新创业这一关键领域,创新推出“青创贷”专属产品,用金融活水滋养青春创业的梦想之花。
从1998年义马市第一家农村信用社成立,近30年风雨历程中,义马农商银行始终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在资源型经济转型期,义马农商银行已为青年创业者投放贷款140笔、共计5948万元。这些实践印证着一个朴素真理:唯有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地方发展的“毛细血管”,才能真正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
义马农商银行董事长闫垒升在“青创贷”专题部署会上强调,“青年创业者往往面临‘三座大山’:首贷获得难、担保抵押难、资金周转难。据统计,全市35岁以下创业者中,78%遭遇过融资瓶颈,平均资金缺口达23万元,传统信贷产品难以满足其‘短、频、快’的资金需求。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创新思维、主动作为。”一场以金融创新激活青年创造力的“攻坚战”,在2025年春日正式打响。
面对青年“首贷难、担保难、周期长”的现状,义马农商银行迅速组建专项工作组,深入社区、产业园区开展调研,与创业者面对面座谈,绘制出“痛点图谱”:退役军人创业群体需要场地租赁支持,返乡青年偏好农产品电商项目,科技型创业者更关注研发周期匹配的信贷产品……这些精准的市场洞察,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坚实基础,最终打磨出专属产品——“青创贷”。这款产品的诞生,不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更是风控理念的颠覆——从“看资产”转向“看未来”,从“重抵押”转向“重信用”。
2025年4月29日上午,义马农商银行联合共青团义马市委、义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义马市2025年首批“青创贷”授信发放仪式。仪式上,义马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周新超就“青创贷”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让与会人员对该业务有了更深入、透彻的认识。随后,参会领导为义马珑川石油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及3名青年创业者现场颁发授信牌,寄托了对青年创业者们在创业征程中披荆斩棘、勇立潮头的殷切期望。青年代表的发言饱含激情、彰显担当,生动展现了“青创贷”助力青年创业的实践价值。最后,义马农商银行零售金融部经理聂晶围绕“青创贷”业务细则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普及了反诈知识,内容实用、讲解生动,引发了在场青年创业者的强烈共鸣与积极关注。
这次的授信发放仪式,既是阶段性成果的展示,更是新征程的起点。下一步,义马农商银行将以此为契机,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大投放力度,让金融支持更有“厚度”。 进一步扩大新增青年创业贷款授信范围,重点向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倾斜,确保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者应贷尽贷、应贷快贷,实现“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快速办结。二是优化产品服务,让金融生态更有“温度”。推出“青创贷+”综合服务包,配套账户管理、产业链融资等增值服务,联合市人社局、团市委开展“创业沙龙”“金融问诊”等活动,为青年创业者搭建“融资+融智”的一站式平台。同时,探索信用贷款新模式,调整担保门槛,让更多“轻资产”创业者享受到政策红利。三是深化政银合作,让金融协同更有“力度”。主动对接政府产业规划,建立“青年创业项目库”,实现政策信息、企业需求、金融服务的精准匹配。加强与各机构的联动,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让青年创业之路更稳、更远,切实让金融“春雨”滋润青年创业的“种子”。
青年创业热潮的兴起,正在重塑义马的人口结构与产业生态。义马农商银行的‘青创贷’,不仅贷出了青年的创业信心,更贷出了城市的未来希望。
“每个创业梦想都值得被托举,每滴金融活水都能滋养未来。”义马农商银行董事长闫垒升的话语,道出了所有义马农商人的心声。当金融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成为点燃梦想的火种,当银行不再是简单的资金中介,而是成为创业者的成长伙伴,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义马农商银行的转型蜕变,更是义马与青年共成长的美好未来。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义马农商银行的招牌上,信贷经理们又开始奔向各个创业者。他们公文包里装着的,不仅是厚厚的授信材料,更承载着无数青年的创业梦想。
在义马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每天都有新的创业故事在“青创贷”的滋润下萌芽生长:从退役军人的就业基地到新农人的电商平台,从科技青年的实验室到文创达人的工作室,金融活水正以最温暖的方式,浇灌着青春的种子。义马农商银行用行动证明:当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当创新聚焦解决社会痛点,金融便拥有了改变城市、照亮未来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地方金融机构的使命所在——以金融之笔,书写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描绘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