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蒜乡”演绎绿色蝶变
时间:2025-05-21 08:18:4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吴白琰 通讯员 代文娇
5月14日至15日,河南省(杞县)大蒜产业标准化提升暨大蒜绿色化生产研讨会在享有“蒜乡”美誉的杞县召开。此次研讨会汇聚众多业内权威专家、科研人员、地方政府领导和相关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杞县大蒜产业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路径,为大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科技动力。

实地调研:绿色生产增产明显
14日下午,与会人员首先进行了实地调研,参观了杞县大蒜绿色种植测产与全程机械化生产展示观摩会、电商园、大蒜市场、冷库、加工企业及检测中心等关键环节。
在杞县苏木乡刘黄庄村的大蒜示范基地,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杨丽荣和张俊涛组织展示了大蒜全程绿色种植技术、测产和全程机械化。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封洪强、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副处长邵运辉,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秘书长吕国强等与会专家看到,与对照田相比,示范基地大蒜根系发达,蒜头大,品相好,丰收态势显著。
据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王丽英介绍,刘黄庄村大蒜示范基地占地1000亩,采用了水肥一化高效栽培、连作障碍微生物防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成效明显。

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杨丽荣研究员向参会人员介绍了生物有机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效果,采用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自主研发的井冈枯草芽孢杆菌、粉红螺旋聚孢霉等防治措施的大蒜长势显著优于对照组。经专家现场测产,结果显示,使用化学药剂和生防菌剂的大蒜长势显著优于对照组,每亩增产率在15%以上。
杞县盛威农作物合作社负责人孙亚威表示,参与院县共建项目后,其流转的1000亩土地每亩增产300-500公斤,增收300-500元,整体效益显著提升。
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封洪强告诉记者,院县共建团队将持续加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聚焦绿色化、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思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河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副处长邵运辉表示,河南省农科院组建涵盖育种、栽培、土肥、植保、加工、质量标准等多学科融合的专家团队,持续为杞县大蒜产业提供服务,旨在擦亮河南大蒜产业这块金字招牌,培育形成三产融合、三链同构的高质量产业 。
室内研讨:共谋产业发展大计
15日上午,研讨会转入室内议程,杞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孙勇在致辞中介绍了杞县县情和大蒜产业发展情况,作为主导产业,杞县在大蒜良种培育、绿色种植、冷链保藏、食品加工以及品牌打造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的马晓蕾高级工程师和胡良兵助理研究员分别对杞县大蒜标准化工作方面提出了建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杨丽荣研究员阐述了院县合作情况,分享了科研成果转化、连作障碍消减、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应用等实践经验,分析了在大蒜绿色规范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河南省农科院加工中心副研究员谢永康聚焦大蒜深加工领域,分析当前加工技术瓶颈,提出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思路。开封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程志强强调,大蒜制种过程中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了蒜种的商品化。杞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陈传哲详细汇报杞县大蒜种植现状,包括种植面积、产量、主栽品种及绿色种植技术推广情况。杞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君解读了杞县大蒜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明确方向:坚持绿色化标准化发展
会议还邀请杞县大蒜产业的优秀企业代表,包括金地、祥云、富瑞农业、投资机构、交易市场、电商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在标准制定等方面的需求。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为杞县大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杞县大蒜协会会长张开民代表行业协会发言,围绕种植户与企业协同、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建议,并询问专家意见。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纷纷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杞县大蒜产业应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大蒜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杞县县委副书记罗力鹏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为杞县大蒜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杞县将认真吸收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大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强调杞县大蒜产业将继续坚持绿色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为河南大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