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关注 > 正文
秸秆禁烧须警惕“破窗效应”
时间:2025-05-21 10:36:1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靳李君

  “三夏”大忙时节来临,我省部分县市的麦收正如火如荼,值此时节,网络上关于“放宽秸秆禁烧政策”的言论时有出现,引发部分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疑惑。对此,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于5月20日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回应:河南秸秆禁烧政策并未松动,仍将严格执行全域全时段禁烧要求。这一表态不仅澄清了事实,更提醒我们,秸秆禁烧工作必须警惕“破窗效应”——一旦个别违规焚烧行为未被及时制止,就可能引发更多人效仿,最终导致禁烧防线溃散,前功尽弃。

  “破窗效应”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如果对最初的违规行为放任不管,就会诱导更多人效仿,最终导致规则失效。在秸秆禁烧工作中,这一现象尤为危险。过去,部分地区因监管不严,出现“第一把火”后,很快蔓延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不仅加剧空气污染,还使禁烧政策失去公信力。近年来,河南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蓝天卫士”监控系统,组建数万人的巡查队伍,就是为了防止“破窗效应”发生。2023年,河南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3.89%,较禁烧初期大幅提升,这说明只要监管到位、疏堵结合,禁烧政策完全可以落实。

  然而,仍有部分农民对禁烧政策存在误解。有人称“烧秸秆能灭虫杀菌”,认为 焚烧秸秆 可以彻底解决病虫害问题。但农业专家指出,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焚烧时,地表温度仅能达到200-300摄氏度,且高温持续时间短,根本无法灭杀土壤深层中的虫卵和病菌。相反,露天焚烧会破坏土壤有机质,导致土地板结,长期来看反而降低农田肥力。更重要的是,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PM2.5、PM10等污染物,甚至释放二噁英等强致癌物。据生态环境部门监测,秸秆集中焚烧期间,空气质量指数(AQI)可能瞬间飙升数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事实上,秸秆并非“无用废物”,而是宝贵的资源。科学利用秸秆,既能避免环境污染,又能创造经济价值。在我省多地,秸秆还田已成为提升地力的重要手段,长期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作物产量稳步增长。此外,秸秆还可用于发电、制肥、生产环保板材,甚至加工成生物天然气。

  当然,秸秆禁烧不能只靠“堵”,更要做好“疏”的工作。部分农户反映,秸秆离田成本高、还田机械不足、回收渠道不畅等问题,确实影响了禁烧政策的执行效果。对此,一些地方已探索出可行方案,如建立“秸秆银行”模式,由政府补贴收储运体系,农民交售秸秆可兑换有机肥或现金;有的地区开发数字化平台,实现秸秆供需精准对接,降低运输成本。这些措施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提高了秸秆利用率,值得推广。

  秸秆禁烧无疑是一场持久战,警惕“破窗效应”,就是要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让每一捆秸秆都有去处,让每一块农田都得到保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双赢。蓝天白云、沃野良田,是我们共同的财富,禁烧秸秆,守护的不仅是今天的空气,更是未来的生机。

编辑:王丽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