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首席教师路传银:让乡村课堂生长出星辰大海
时间:2025-05-27 15:05:34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罗合力 通讯员 闫占廷
二十三年前,他是那个带着教案和梦想踏进校门的青涩少年;如今,他已是乡村教育的"摆渡人",更是带领一群人奔跑的"领路人"。
他就是宁陵县华堡镇初级中学教师路传银,宁陵县名师、商丘市优秀班主任、商丘市师德标兵,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河南省优质课教师,曾获商丘市教学技能竞赛初中语文学科一等奖。
从语文教师到首席教师,从独行侠到工作室主持人,他的每一步都刻着乡村教育的年轮—— 是课例研究时的灯火通明,是求学路上的风雨兼程,是工作室里的思维碰撞。

语文修行:
在文字与文化之间深耕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路传银常说,他的语文课堂,是从民权师范的三尺讲台开始的。2000 年那个蝉鸣聒噪的夏天,带着 "年少热情与一身无畏",这个年轻教师踏上了华堡镇中学的大门。初登讲台的懵懂,在无数个挑灯夜读中化作对教学的虔诚—— 他曾为《孔乙己》研读三十多个教学设计,在《范进中举》的文本里探寻人性的褶皱,于《秋天的怀念》的字里行间触摸亲情的温度。"人不堪其忧,我却不改其乐",他在课例比对中咀嚼出语文的真味。
他的语文之道,藏在四个意识的经纬里。课标意识是罗盘,指引"为什么教" 的方向;课型意识是棱镜,让阅读课、写作课各放异彩;文本意识是锄头,在字词句段中深耕语文要素;学情意识是温度计,丈量着课堂的温度与深度。讲《记承天寺夜游》时,他以苏轼的 "名"" 字 ""号" 为线索,将甲骨文的古朴、《说文解字》的深邃、书法的飘逸熔铸一炉,让学生在 "闲人" 二字中看见苏轼的豁达与苍凉。评委评价:"这堂课如书法般有起承转合,似《红楼梦》般暗藏草蛇灰线,人文性与工具性浑然天成。"
传统文化是他课堂的底色。讲《蝉》时,他信手拈来甲骨文"蝉" 字的演变,在黑板上勾勒出蝉蜕的形态;教《敬业与乐业》时,他引入《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让学生在古今对话中领悟责任的重量。他说:"语文教师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文字成为照亮心灵的火种。" 于是,《诗经》的晨露、《楚辞》的香草、唐诗的月光,都化作他课堂里的星辰,照亮乡村孩子的启蒙之路。
乡村守望:
从独行侠到领路人
风风雨雨二十三载,路传银老师像一株倔强的白杨,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深深扎根。2021 年那个暴雨倾盆的七月,为了参加肖培东老师的研修班,他被困 K31 次列车三天三夜,餐风沐雨却初心不改。当终于站在洛阳成长书院的课堂上,他在笔记里写下:"火车大巴类转蓬,餐风三日雨三重。洛城终见真佛面,肖特可爱似顽童。" 这段求学经历,成为他教育信念的注脚 —— 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名师的光照。
2022 年,他迎来了教育生涯的新坐标:河南省农村首席教师。这个身份不是荣誉的勋章,而是沉甸甸的责任。面对新课标 "任务群"" 大概念 "的浪潮,他像个勇敢的弄潮儿,带领团队一头扎进课标的深海。" 传统与创新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美美与共。" 他主持的《依托小说名著的整本批注》课题,将整本书阅读与批注策略结合,让乡村孩子也能在《水浒传》的字里行间丈量英雄的豪情;《基于任务群的初中小说教学》研究,则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文本解读的新维度。
在他眼中,乡村教师的成长不该是孤独的跋涉。他主动加入河北张永军工作室、中原名师王美阁团队,在云端向程翔、徐杰等名师"问道"。有人笑他 "折腾",他却认真地说:"农村教师的眼界,决定着学生的世界有多大。" 于是,他把名家的教学理念化作接地气的实践,在华堡镇中学的教室里,在商丘市的优质课赛场上,在全省的名师论坛上,让乡村教育的声音被听见。
众行致远:
打造乡村教育的写意课堂
“独行快,众行远。"2021 年,路传银初中语文农村首席教师工作室成立,如同在乡村教育的夜空升起一颗星星。这个以华堡镇中学为圆心、辐射周边的团队,聚集了一群怀揣教育理想的 "追光者"。
每周一次的"名士荟" 研修,他们围坐在一起研磨《故乡》的教学设计,探讨如何让鲁迅的文字在初中生心中发芽;寒暑假的课题攻坚,他们在《记叙文阅读思维支架》的编写中,为学生搭建起文本解读的阶梯;跨区域的教研活动,他们把甲骨文教学、任务群设计带到更多乡村课堂,让教育的火种呈燎原之势。
"教育没有围墙,只要心向远方,哪里都是成长的课堂。" 在他的推动下,工作室与北京、河北等地的名师团队建立起 "空中教研走廊",一起探讨 作文教学 的策略,一起突破文言文的瓶颈,一起研究字词的深度……
"最骄傲的不是个人获奖,而是看到年轻教师眼里有光。" 工作室青年教师刘巧云、董丽娜成长为市骨干教师,刘晓敏老师被评为商丘市名师。他深知,乡村教育的振兴,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于是,他带着工作室成员骑行在语文田野,在麦田里讲《秋天的怀念》,在古槐下聊《论语》智慧,把课堂延伸到天地之间,让教育充满泥土的芬芳与诗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征程里,他又有了新的愿景:让 "写意语文课堂" 成为乡村教育的名片,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在文字里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让更多乡村教师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