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驻马店 > 正文
驻马店西平县:从“重葬轻养”到“厚养薄葬”的文明嬗变
时间:2025-05-28 14:51:2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明洋 通讯员 石付良 许静

  在豫南大地,一场深刻的乡风变革正悄然改变着驻马店市西平县的面貌。曾几何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攀比成风、丧葬仪式铺张浪费,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而今,“厚养薄葬”的新风尚如春风化雨,浸润着这片土地——老人在世时悉心奉养,离世后简朴送别,既传承孝道文化,又减轻经济负担。在西平采访,最打动人的不是省下了多少钱,而是看到孝道文化以更健康的方式传承。当告别不再攀比,当孝顺回归本真,乡村振兴才真正有了精神内核。这场文明嬗变,值得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简办白事:让告别回归本真

  近日,在西平县赵寺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一场特殊的葬礼正在举行。没有震耳的唢呐声,没有流水席的喧闹,20多位亲友安静地围坐在院子里。灶台上一口大铁锅正冒着热气,村民赵来福一边搅动着锅里的白菜粉条,一边回忆着逝去的老人:“老人生前最爱吃我炖的大锅菜,今天这最后一顿,我得做得更用心些。”

  嫘祖镇兰衣赵村的陈建国至今记得母亲临终前的话:“活着孝顺比死了排场强。”98岁的老母亲去世后,他把原定的20桌酒席换成了大锅菜,高档香烟也变成了10元1盒的。“一开始亲戚们不理解,但看到省下的3万多块钱都用在了刀刃上,大家都说这个法子好。”

  在权寨镇,106岁的宋宝兴老人走得安详。出殡那天,孙子宋玉河坚持不请鼓乐班、不放鞭炮。“爷爷生前最怕吵,连电视声大了都要说。”简单的告别仪式上,老人一生珍藏的荣誉证书被整齐摆放,无声诉说着一个世纪的人生故事。

  破旧立新: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清晨的杨庄乡洪杨村,93岁的老党员武合山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灵堂设在家中的堂屋,没有花圈挽联,只有一面鲜红的党旗覆盖在遗体上。村党支部书记武建军记得老人生前的嘱托:“我走后,别搞那些虚的,把党费交到明年就行。”

  在谭店乡,党员王向东给父亲操办的葬礼成了全村典范。他算了一笔账:取消酒席改做大盆菜,省下2.1万元;不请鼓乐班又省8000元。“父亲是老干部,我们如果浪费,他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这场仅花费6000元的葬礼,反而让邻里交口称赞。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效应正在显现。五沟营镇通过“三会一课”将移风易俗纳入党员考核,每个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村党支部书记翻开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彩礼限高8万,随礼不超200元,这些数字都是村民代表会上一票票投出来的。”数据显示,新规实施后,全镇婚丧嫁娶平均支出下降43%,最明显的是烟酒开销锐减七成。

  润物无声: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人和乡的张大民至今记得三年前的那个决定。父亲去世时,他顶着“不孝”的骂声取消宴席,只准备了几桌简单饭菜。“有个远房亲戚当场摔筷子走了。”但令他意外的是,第二年村里就有几户效仿他的做法。如今该村白事平均花费从3万元降至5000元,村民自发成立了“厚养薄葬”宣讲队。

  师灵镇的“大盆菜革命”更显智慧。“你看,过去办白事要摆三四桌,现在一盆杂烩菜就解决问题。”乡红白理事会负责人说,这道融合豆腐、粉条、时蔬的乡土菜,被赋予“五味调和”的新寓意。

  在专探乡,一场“算账会”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赵寺村红白理事会把近三年村民办丧支出做成对比图:“老张家花7万,负债3年;老李家花2万,余钱给孙子交了学费。”直观的数据让村民们恍然大悟。

  柏苑街道王茨园社区的臧胜利家属开创了“礼金拒收先例”。母亲李贤在儿子葬礼现场设立“移风易俗捐款箱”,将本该收的3.8万元礼金全部捐给村养老院。“胜利生病时大家没少帮忙,这些钱应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这场特殊的葬礼,让“厚养薄葬”四个字有了温度。

  久久为功:写在泥土里的答卷

  “移风易俗新风尚 文明西平正能量”。西平县宋集镇崔庄村成立“五老协会”,协助操办红白喜事;盆尧镇涌现多户“零彩礼”典型;谭店乡、师灵镇的“大盆菜模式”争相报道推广。相关经验入选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春去秋来,这场静悄悄的变革已开花结果。如今,西平县60%的村庄都设有村史馆;破解农村“十化”问题的乡风庸俗化、治理表面化等问题逐步破解;“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如期而至。

  “移风易俗不是消灭传统,而是找回传统的本真。”西平县主要领导指着村文化墙上的新二十四孝图说,“当村民们真正明白‘祭而丰不如养之厚’的道理,新风尚就水到渠成了。”夕阳西下,赵寺村的广播里传来新编顺口溜:“生前多端一碗饭,胜过清明烧万钱……”

  从政府引导到村民自觉,从制度约束到文化浸润,“厚养薄葬”的新风尚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场文明嬗变,值得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熊炎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