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花生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时间:2025-06-12 09:29:48 来源:
当前正值我省花生适播关键期,而播种和出苗质量好坏是保证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保证花生的安全生产,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和河南省花生绿色生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针对花生主要病虫害提出了播种期的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清洁田园
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及周边前茬作物的病株残体、杂草,减少病原菌和虫源基数。
深翻改土
连续旋耕2-3年后,在花生种植前或收获后深翻30-35厘米,降低田间病虫基数。花生冠腐病、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白绢病和果腐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区,宜1-2年在花生收获后或种植前深翻一次,减少侵染源。
根据土壤肥力每亩施复合肥40-50千克;连作土壤增施生物菌肥1-3千克或土壤改良剂30-50千克,改善土壤微生物的菌落结构,形成有益微生物优势群落,从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对作物的侵害。

土壤处理
蛴螬发生较重田块,每亩施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0.5千克加200亿孢子/克卵孢白僵菌粉剂0.5千克。白绢病严重地块,每亩撒施0.5%噻呋酰胺颗粒剂3-4千克或0.15%噻呋酰胺颗粒剂10-13千克;果腐病严重田块,根据土壤酸碱性在耕地前每亩撒施20-30千克生石灰或石膏对土壤消毒并补充钙肥。
选种抗(耐)病品种
根据当地病害种类,种植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抗病的花生品种。如根茎腐病发生严重区,可选种豫花37号、豫花23号、豫花9719等;如青枯病发生严重区,选种远杂9102、中花6号等。严格筛选种子,剔除霉变、破损、虫蛀、秕小的劣质种子,挑选饱满、均匀、活力强和发芽率≥90%的种子进行播种。
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杀虫剂、杀菌剂或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能有效防治花生根茎腐病、白绢病等和苗期蚜虫、蓟马以及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确保花生正常出苗和幼苗健康生长。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地块,可用4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50-500毫升/100千克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用16%阿维·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2000-3333毫升/100千克种子)进行拌种;花生根腐病发生严重地块,可选用0.3%四霉素水剂(130-160毫升/100千克种子)拌种;花生根茎腐病、白绢病、蚜虫、蛴螬等混合发生严重田块,可用38%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288-432克/100千克种子)、35%噻虫·福·萎锈悬浮种衣剂(500-570毫升/100千克种子)、11%咯菌腈·噻虫胺·噻呋种子处理悬浮剂等进行种子包衣,或30%吡·萎·福美双种子处理悬浮剂(667-1000毫升/100千克种子)、27%精甲霜灵·噻虫胺·咪鲜胺铜盐悬浮种衣剂(1.5-2千克药浆:100千克种子)进行拌种。拌种时也可加入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或糠氨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增强抗逆抗病虫能力,达到苗齐、苗壮、苗匀的目的。

合理轮作
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种植区,实施小麦-玉米或小麦-大豆等种植模式轮作倒茬。病虫轻发生地块3-5年轮作一次;重发生地块2-3年轮作—次,减少土壤中病虫基数。
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
夏直播花生的产量与播种早晚呈高度正相关,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此,上茬作物收获后应抢时播种,最晚不迟于6月20日。确定播期后要保证足墒下种,合理密植。夏直播花生生育期短,个体发育差,单株生产力低,应适当加大种植密度,依靠群体提高花生产量,因此可一穴两粒,种植密度为12000-13000穴/亩。(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 河南省花生绿色生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