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濮阳监管支局: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县域金融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5-06-24 11:29:3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赵东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濮阳监管支局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 “四新工程”,在机制创新、风险防控、实体赋能等领域形成特色实践,为县域经济金融稳健发展注入 “红色动能”。
机制创新,构建协同联动 “新体系”
支局党委牵头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县政府处非办、银行保险机构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形成“政府主导、支局牵头、机构协同”的立体化工作格局。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依托党支部联建机制、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县专班,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建立银行机构联络清单,实现政策制定、信息共享、服务落地的全流程协同。截至6月中旬,通过机制协同推动辖内3385户小微企业获得授信,授信总额达23.48亿元,其中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累放15.44亿元,信用贷款累放 8.46亿元,形成“党建搭台、金融唱戏、企业受益”的良性循环。
在科技赋能方面,支局党委推动金融机构与地方信用平台党建共建,依托濮阳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鼓励银行机构党员干部使用“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场景,引导银行运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累计走访小微企业1.3万余户,建立融资需求动态清单,实现金融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精准”转变。
风险防控,筑牢金融安全 “新防线”
针对防范非法金融活动这一民生重点,支局党委联合县政府处非办,以 “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为主题,在县打非文化广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3 家银行机构、19家保险机构的党员骨干带头参与,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党员咨询岗、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群众讲解非法集资、养老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的特征及危害。针对老年群体,党员志愿者采取“一对一”讲解方式,结合真实案例演示 “高额回报”“熟人介绍” 等常见诈骗套路,现场教会老年人通过 “查资质、问监管、核信息” 等方法识别非法金融活动,推动“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理念深入人心。
实体赋能,开辟小微企业“新路径”
支局党委深入落实 “黄转绿” 长效机制,联合多部门对经营暂时困难但有发展潜力的“黄牌”企业开展“一户一档” 精准帮扶。针对外贸小微企业,支局党委建立“政策-服务-跟踪”三位一体支持体系,开展外贸小微企业摸排行动,党员干部深入生产车间实地考察,精准摸排进出口规模、关税影响及融资需求,推动9家外贸小微企业获得1.12亿元贷款,助力外向型经济发展。
濮阳监管支局在机制创新中凝聚合力,在风险防控中彰显担当,在实体赋能中践行使命担当。下一步,支局将持续深化“党建+金融”融合模式,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