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司法零距离 法治护航促发展—息县法院开展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庭审观摩活动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何玲
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建筑行业法治意识,息县法院于近日公开审理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并邀请部分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负责人旁听庭审,“零距离”感受司法审判流程,以案释法助力企业规范经营。

基本案情
老孙常年挂靠在河南某公司,在中标某地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后便将工程转包给郝某,小张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工程完工后双方进行了审计并确定了工程款。结算后,老孙支付了部分工程款项,剩余工程款一直未付。索要无果下,小张将河南某公司和老孙诉至息县法院,要求二者支付工程余款。
庭审现场
庭审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规范、有序进行。法庭调查阶段,原、被告双方代理人围绕争议焦点,条理清晰地进行了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环节,双方就实际施工人的身份认定、被挂靠方是否承担支付责任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而专业的法律交锋。旁听席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企业代表们神情专注,认真倾听庭审各环节,不时提笔记录要点。整个庭审过程严谨规范,法官精准归纳争议焦点,娴熟驾驭庭审节奏,充分展现了审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法院裁判工作的规范有序,给参加庭审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庭审结束后的交流环节,法官针对企业提出的建设工程合同效力、合同相对性与突破、工程价款结算与支付等热点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与解答,参与旁听的代表们表示通过此次庭审,对息县法院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法院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透明度的务实举措表示赞赏。
近年来,息县法院主动对接建筑行业司法需求,通过“巡回审判+专题培训”“实地走访”等举措,“望闻问切”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控指引。此次庭审观摩活动,既是司法公开的生动实践,更是法院延伸审判职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下一步,息县法院将持续深化“法企联动”机制,通过“送法进企业”、司法建议等形式,助力建筑行业源头防范纠纷,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