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修路惠民暖民心 乡村道路焕新颜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黄珊珊 谢丽君
“现在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沾泥,出门方便多了!”6月26日,新县浒湾乡徐湾村胡畈组的村民刘大姐站在崭新的水泥路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条长600余米、宽3.5米的“民心路”,不仅打通了103名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温暖纽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份温暖的背后,是一场扎实的民生实践。一个月前,浒湾乡将学习教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乡、村两级干部以“昼访夜谈”为抓手,白天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事生产中的难题;夜晚与乡亲们围坐庭院,倾听家长里短中的生活诉求。在一次次促膝长谈中,群众的“急难愁盼”被详细记录,最终形成了包含53项诉求的“民生清单”。其中,徐湾村胡畈组那条坑洼泥泞、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泥土路,成为浒湾乡亟待解决的“民生课题”。
面对群众的殷切期盼和资金筹措难题,浒湾乡打出“党建+民生”组合拳。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县直部门争取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另一方面,组织徐湾村党支部深入走访沟通,做好思想动员和路基协调工作。施工过程中,“党员先锋队”全程跟进、驻点协调,严格把控每个施工环节,确保把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质量过硬的“放心工程”。在多方努力下,短短一个月,这条崭新的水泥路及配套排水设施就全面竣工,曾经让村民们头疼的“烦心路”,如今变成了宽敞整洁的“舒心路”。
胡畈组道路的升级改造,只是浒湾乡为民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自从新县全面启动“开门教育办实事”专项行动以来,浒湾乡持续深化“昼访夜谈”工作机制,将群众呼声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今,350余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3个安置区和多个村组,照亮村民的回家路;邱塝组的饮水难题已被列入支部联建重点事项,计划联合水利部门打井铺管,让40余户村民早日喝上放心水……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浒湾乡践行使命担当的有力证明。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开门教育’深化为民情怀,用‘昼访夜谈’架设连心桥梁,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关键小事’。”浒湾乡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