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第五人民医院(周口市胸科医院)国际伤口治疗师卞妍妍:以心为钥守好伤口的“修复之门”
时间:2025-08-05 16:16:1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师保华
在周口市第五人民医院(周口市胸科医院)里,藏着一扇特别的“修复之门”。它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治疗空间,更是连通患者伤口愈合与心灵慰藉的渡口,而国际伤口治疗师卞妍妍,便是这扇门始终在岗的守护者。

从业六载,卞妍妍从初入职场的青涩护师,蜕变为手握国际认证的专业治疗师,这条成长路,浸满了不为人知的汗水,也写满了不曾动摇的坚守。她面对的,从不是寻常护理场景——压疮患者创口散出的刺鼻异味,糖尿病足患者因剧痛难掩的呻吟,术后难愈伤口反复恶化时的棘手处境……每一个病例摊开,都是一道需用专业与耐心拆解的难题。
曾有位中风后长期卧床的老人,背部压疮已到严重程度,家属急得团团转,却不知该从何下手。卞妍妍接手后,成了病房里的“早行人”:每天天刚亮就到床前,指尖轻缓地为老人清理创面,目光专注地捕捉伤口每一丝细微变化。她不仅精准运用清创、换药的专业技法,更拉着家属的手细细叮嘱日常护理——多久翻身一次能避免压迫,怎样保持床铺干燥才不易滋生细菌,连垫枕的角度都讲得明明白白。日子一天天过,老人的压疮在她的照料下慢慢收口,家属紧锁的眉头舒展了,眼里的焦虑渐渐酿成滚烫的感激。
为了让患者得到更优的治疗,卞妍妍从不敢停下学习的脚步。国际前沿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被业内认可的湿性愈合理论,她都钻得透、用得熟,把新知识化作手里的“利器”,为复杂伤口找到更高效的愈合路径。而她更懂,伤口愈合从来不止“治身”——患者心里的焦灼、恐惧,往往比创口的疼痛更磨人。所以每次治疗时,她总习惯放柔声音:“今天伤口看着好多了,再坚持阵子就好啦”“您别担心,咱们一步步来”,几句轻声安慰,像暖光落在患者心上。
在这方不大的治疗室里,卞妍妍从不是单纯的“操作者”:她用专业技法为伤口铺路,用温柔话语给心灵撑伞,把冰冷的治疗流程,酿出了温暖的温度。
其实这世上从没有天生的“星光”,像卞妍妍这样的人,不过是把他人眼中的“难”当成该扛的责任,把患者需要的“暖”做成日常的习惯。她守着一扇“修复之门”,门后是伤口愈合的希望,门内是医者仁心的重量——这便是平凡岗位上最动人的光芒:不用站在聚光灯下,却能成为无数人困境里的那束“救命光”,让“守护”二字,有了最实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