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把脉问诊”淅川中药材产业
时间:2025-08-07 12:59:37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为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7月30日,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岗位专家余永亮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陈培育、杨红旗等一行5人,深入淅川县大石桥乡石燕河村开展专项调研与生产技术指导,为当地中药材产业“问诊开方”。淅川县科技局副局长唐玉良,大石桥乡副乡长胡红伟,驻村第一书记王向东及村干部、中药材种植户代表共20余人参与座谈。
座谈会上,驻村第一书记王向东详细介绍了石燕河村中药材种植现状:该村通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盘活撂荒耕地和河道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种植品种涵盖金银花、苍术、黄精、丹参、夏枯草等10余个品种,其中石菖蒲种植面积超70亩,有效带动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副乡长胡红伟表示,虽然全乡中药材产业发展态势向好,但仍面临种植布局分散、单品种规模偏小、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足等共性问题。服务团团长余永亮结合河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的科研优势与市场研判,提出针对性发展思路,并与参会人员就产业痛点和破局路径展开深入交流。

会后,服务团一行实地考察了石燕河村石菖蒲种植基地和温室大棚设施农业基地,现场为种植户答疑解惑。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种植分散、规模有限等问题,服务团提出三大“良方”:聚焦特色,优化布局:坚持“市场导向、药企需求”原则,优选适生品种,重点培育金银花、苍术、黄精、丹参、板蓝根等特色主导产业,实现多样化种植下的适度规模经营。科技赋能,提质增效:依托河南省农科院技术优势,提供良种繁育、品种引种、规范化种植等全链条常态化技术服务与支持。延伸链条,共享红利: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完善加工配套设施,提升产品附加值;借力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深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让村民共享增值收益。

此次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下沉一线,精准“把脉”中药材产业,为石燕河村乃至大石桥乡的科学规划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通过优化布局、科技赋能和产业链延伸,当地中药材产业正逐步迈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