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幸福学院赋能千企 福晶园25周年庆典:以文化传承书写社会责任
河南经济报记者 卢攀登

2025年8月5日,郑州黄河迎宾馆中华厅暖意融融,本土烘焙品牌福晶园25周年庆典暨新品答谢会在此盛大启幕。
这场承载着品牌成长记忆与城市情感联结的盛会,不仅回顾了福晶园从1998年街头小店到拥有20余家直营门店的发展历程,更以“幸福学院”成立、文化赋能计划发布等举措,彰显了本土企业以文化铸魂、以责任立企的担当。
郑州市工信局副局长谷振风、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邓胜利等领导嘉宾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兼具行业意义与民生温度的时刻。

政企同心:让“甜蜜事业”扎根民生土壤

“郑州需要更多像福晶园这样的优秀企业,把甜蜜和爱带给老百姓的餐桌。”庆典现场,郑州市工信局副局长谷振风的致辞道出了政企协同的初心。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土企业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更是民生幸福的直接载体,“福晶园25年坚守‘新鲜、健康、美味’的初心,本质上是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种把企业发展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的路径,值得更多企业学习。”
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邓胜利则从行业视角肯定了福晶园的示范价值:“在消费升级浪潮中,福晶园用‘本土化生产+文化赋能’的模式站稳脚跟,既守护了老郑州的味觉记忆,又为烘焙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本。”

文化铸魂:从“做产品”到“传幸福”的跨越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福晶园创始人刘群立在分享企业成长密码时,用这句古语诠释了25年基业长青的核心。他向现场嘉宾展示了企业独特的“幸福文化”与“讲究文化”体系:在做人层面,以“善良·爱·美好·幸福”为底色,引导团队成为温暖的传递者;在做事层面,建立涵盖原料、工艺、服务等117条标准的“讲究文化”,从工厂下班后的“9分钟工作法”(部门共做卫生、同修课程)到零添加食材的严苛甄选,处处体现“按流程把事做标准、力求完美”的追求。
“任何资源都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刘群立在采访中强调,福晶园的产品从来不止是面包与蛋糕,更是“幸福”的载体,“我们希望消费者咬下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背后的用心与爱意,这才是商业的终极价值——利他,且温暖。”

赋能共生:幸福学院书写企业社会责任新篇

庆典的重要环节,是福晶园与“人文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福晶园幸福学院”。据介绍,该学院计划为1000家中小企业提供企业文化落地指导,助力建设人文生态环境。“25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能让企业穿越周期。”刘群立在启动仪式上承诺,将毫无保留地分享“幸福做人、讲究做事”的实践经验,“让更多企业在文化驱动下实现生生不息,这是福晶园对城市和行业的反哺。”

现场发布的25周年限定系列产品,更将文化赋能落到实处:融合二七塔、黄河元素的烘焙新品,让传统技艺与城市记忆碰撞出火花,引发消费者对“本土味道”的情感共鸣。
从街头小店到河南知名烘焙品牌,福晶园的25年,是郑州本土企业坚守初心的成长史,更是政企协同、文化兴企的生动实践。正如谷振风副局长所言:“当企业把‘幸福’写进发展基因,把‘责任’融入成长轨迹,就能在时代浪潮中始终与城市同频、与民生同心。”未来,这份以文化为根、以民生为本的“甜蜜事业”,必将书写出更绵长的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