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纳税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是合规经营的认可。”近日,河南宝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部负责人陈亚男说。现如今,纳税信用不仅关系到办税便利,更直接影响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河南宝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度因连续三个月的零申报,被降级评为B级。信用等级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贷款额度,这让负责人陈亚男感到万分焦急。
零申报遇信用降级警示
河南宝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人造金刚石、超硬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业务。作为地方金刚石龙头企业,自2018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是商丘市“诚信经营、税企共兴”的优秀典范。但由于连续3个月零申报,该公司在2024年度纳税信用评定中命中“不予评A”指标,被降为“B级”。这不仅限制了发票使用,更让企业在招投标、融资贷款、享受优惠政策等方面处处受限,企业发展亮起红灯。
“得知评价降级后,我们非常着急,这不仅会对公司融资贷款、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办事便捷度带来负面影响,还会让公司的形象和声誉受损。”陈亚男道出了许多因非主观恶意失信而陷入困境企业的心声。
精准“复核”得雪中送炭
困境之中,陈亚男拨通了商丘市税务部门的电话。了解情况后,当地税务部门没有简单“一刀切”,而是迅速启动了快速响应机制。核实后发现,企业由于在2024年扩展业务大量购置设备,增值税进项大,导致零负申报次数较多。
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纳税缴费信用评价的相关措施中规定,对于纳税人因存在未抵减完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导致增值税连续3个月或者累计6个月零申报而不能评为A级的,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申请核实具体情况,纳税人不存在高风险等级税收风险任务的,可作为增值税零申报的正常原因,不影响评为A级。税务干部以此为依据,精准施策,以“早、快、准”的效率,帮助企业完成了信用复核流程。
“税务人员就像‘破冰船’,为我们疏通了航道。”陈亚男感慨。很快,该公司的纳税信用级别提升至A级,为其赢得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信用修复,更重要的是,税务部门帮我们搬开了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修复了企业的‘经济身份证’,让我们重新获得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资格。这份支持,是真正的雪中送炭。”陈亚男激动地说,“我们会持续加强税务合规管理,充分利用信用等级优势,将合规红利转化为创新动能。”
智慧预警汇政策暖流
商丘市税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需要理解企业困境的复杂性,更需要有温度、有力度的帮扶举措。”
河南宝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经历并非个例,其映射的是商丘市税务部门构建的“动态调整+精准服务”长效机制。
精准定位,靶向提升。税务人员深入分析“不予评A”指标,区分“不愿遵从”与“不能遵从”。对像河南宝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样因非主观因素导致不能评A的企业,主动靠前服务,畅通动态调整渠道,将国家政策的红利精准送达。
智慧预警,防患于未然。运用纳税信用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智慧化预警机制。这如同给企业装上“信用健康监测仪”,提前发现潜在的失信风险点,并通过电子税务局“智能体检报告”和征纳互动精准推送风险提示,引导企业“治未病”,避免因小错酿成信用降级。
主动服务,传递温度。对于信用级别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被直接判为D级或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主动推送信息,及时提醒告知,确保企业知晓权益和修复路径,不错过最佳修复时机。
便利升级,畅通渠道。积极落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创新运用异地资料传输、线上线下融合、容缺办理等方式,让信用复评、修复申请更便捷高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信用”重塑助合规远航
“税务部门帮我们提升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字母等级,更是企业重拾信心、扬帆远航的底气和动能。”陈亚男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河南宝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提升了自身品牌价值,更重要的是,对“诚信纳税、合规经营”的理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次经历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比黄金还珍贵的无形资产。国家给了我们提升信誉的机会,我们更要将合规意识融入企业血脉,珍惜这份‘信用金名片’。”
据了解,2025年商丘市纳入信用评价的纳税人达114249户,较2023年同期增加11809户。其中,A级纳税人数量达5502户,较同期增长612户;B级纳税人数量达46114户,较同期增长4944户。今年通过动态管理实现升级的纳税人共计6户。其中,通过年度评价调整信用等级的共计5户,信用复评调整的共计1户。这些跃动的数字,记录着商丘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坚实足迹。
商丘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促进依法合规经营力度,将2025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对信用修复的便利化、精准化要求落到实处。通过更智慧的预警、更主动的服务、更便捷的流程,助力企业防范风险、修复信用,让信用真正成为企业融资的“敲门砖”、拓展市场的“通行证”、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在这场“B级到A级”的跨越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个体的重生,更是“放管服”改革在税收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当“惩戒失信”与“鼓励修复”形成闭环,当“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相得益彰,优化营商环境便由文件条款化作企业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这种既坚守税收监管底线、又给予企业容错空间的治理创新,生动诠释了“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吴成海 王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