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释放“水中珍宝”生态巨能
时间:2025-08-14 15:59:30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庞晓梁 卓楠
在西峡县的生态版图中,西峡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着独特的地位,这里孕育着被称为“水中珍宝”的大鲵。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对生存环境要求严苛,其种群存续直接反映区域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状况。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为这片“大鲵乐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让大鲵的生存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也让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实现不断迈向新高度。
夯实产权 为大鲵打造“专属生存领地”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如同一把精准的“尺子”,准确界定了西峡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一般保护区范围。清晰的产权数据基础明确了不同区域的保护强度和管理要求,从根本上杜绝因界限模糊导致的栖息地侵占、破坏现象。这种清晰的界限划分,让大鲵拥有了一片稳定、安全的“专属生存领地”。曾经,由于部分区域权属不清,个别村民在保护区周边违规搭建、随意排污,威胁大鲵生存环境。确权后,相关部门依据产权界限迅速清理违规建筑,整治污染源头,大鲵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修复,水质逐渐改善,为大鲵的生长繁殖创造了优良条件。
明晰权责 为大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自然资源确权不仅明确保护区范围,更清晰划分各部门、乡镇及周边社区在大鲵保护中的权责。林业部门统筹协调保护工作,加强监测;水利部门保障水资源质量与流量稳定;周边乡镇和社区配合宣传教育与巡查管护。权责的明晰,改变了以往“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局面,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了强大的保护合力。周边居民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他们积极参与到保护区的巡护工作中,主动向相关部门反映破坏大鲵栖息地的行为,成为了大鲵保护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激活价值 让大鲵化身“生态宝藏”
大鲵作为古老的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水域生态的“指示物种”,其生存状况能直观反映水质的好坏;同时,大鲵在食物链中处于重要位置,对维持水域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自然资源确权通过保障大鲵的生存环境,让其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激活了整个保护区的生态价值。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鲵种群稳定增长,保护区的生态价值日益凸显。依托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保护区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活动。游客可以通过现场观看,走访原居民了解大鲵生活习性等方式,深入探索大鲵的生态奥秘,获取生态知识。这不仅为公众提供了独特的生态教育体验,提升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拓展了当地的绿色产业渠道,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些收入反哺保护工作,用于改善监测设备、开展人工繁育研究等,形成“保护—发展—再保护”的良性循环,使大鲵这一“水中珍宝”真正转化成了推动区域生态发展的“生态宝藏”。
西峡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守护珍稀野生动物、实现生态价值的关键举措。未来,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化,这里的“水中珍宝”将得到更周全的呵护,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也将得到更充分的释放,为西峡县乃至全国的生态保护与价值实现提供宝贵的“大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