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杜美丽 通讯员 邵永
近日,由世中联儒医河南分会及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主办的“2024年会暨儒医文化高端论坛”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举办。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弘扬儒医文化,为中原医学立言”。医学界众多名家大咖相聚一堂,交流心得,分享成果,精彩纷呈。雷氏针法第三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耄耋之年的雷执信也受邀出席了本次盛会,并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赢得了参会代表们的阵阵掌声。
中医世家 百年追寻
雷执信祖籍河南省巩义市沙渔沟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其爷爷雷荣轩自学医学古籍,依托道家思想,认真研究《黄帝内经》,对乡邻乐善好施,有求必助。他农闲时间游走四方拜师学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慢慢摸索出一套实用有效的针灸体系,他成为雷氏针法的杰出创始人。
家父当年长期在外经营陶瓷生意,曾是富甲一方的商贾。后因种种原因家道中落、一贫如洗。数年后回归故里。
母亲张喜香随公公学习针灸,逐渐掌握了这门家传绝技。她成为雷氏针法的第二代传人。她特别擅长治疗眼睛病症,如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在那个年代,全家人就靠着母亲这门手艺勉强度日。
雷执信本人在四五岁时就经常跟随母亲行医出诊,帮忙扎针拔针。有时放学晚了来不及放下书包就跑到母亲身边,细心观察母亲用针时的一举一动,铭记于心。晚上睡觉前在昏暗的油灯下默默背诵经学脉络。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加上他自小聪明好学,进步很快。待到七八岁时就可以替代母亲上手医治,效果甚佳,令人惊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一边下地劳动,一边坚持学习,有很多穴位一时记不住,就写在掌心和胳膊上,闲下来就看一看背一背。当时村里村外有人腰酸背疼,都蹲在家门口等他放学回来诊疗。父亲母亲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常常嘱咐他:“孩子,好好学习吧,将来学好本领,为更多人看病,解除他们的痛苦。”他将此牢记在心。
雷执信独立行医是在16岁那年的夏天。学校放暑假,他正在家里帮母亲料理家务。一对陌生的男女找上门来,哭诉着乞求母亲救救自己的孩子。细问之下,原来前几天因为饥饿难忍,孩子偷吃了许多玉米料,腹胀如鼓,大便阻塞,痛苦万分。父母带孩子看遍了县城所有的医院均无可奈何。雷执信自告奋勇上前诊治,观察片刻,果断行针。不出半个时辰,这孩子就拉一堆屎便,痛感减轻许多。之后接连扎了几次,完全康复。众人拍手称赞,口啤相传。从此以后,雷执信信心倍增,开始了他的为独立行医之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60余年来,他接诊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仅靠一枚小小的银针,就为他们解除了病痛,一面面锦旗挂满了诊室,感谢信宛如雪片从四面八方飞来,广为人知。
在雷执信中医诊所里,每天都有身患不同病症的人前来看病,厚厚的病历档案摆满了靠墙的一张柜子。记者轻轻翻看,里面详细记录了许多病人从痛苦不堪到康复的过程。
非遗传承 造福社会
雷氏针法第四代传承人雷春芳自幼学习家传,后在中医研究所深造。期间跟随名医毕福高学习针灸,毕业后一直在乡卫生所上班。近十年来,与雷执信大夫一起出诊,治好了许多患者的眼疾。
第五代传承人雷思雨,热爱中医事业,自青少年随爷爷学习,耳濡目染。后考入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系统学习针灸。毕业后在郑州中医院实习。近年来陪爷爷诊所坐诊,潜心学习祖传雷氏针法。
经过雷氏家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针法技艺和疗效如今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独特的针灸疗法和体系。
先人传其道而今人承其惠,今人承其惠而复传先人之道,亦不负先人而不愧于后世。故而,精研古籍,承古拓新,此吾辈之责任,亦后世之相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此乃儒医文化精神之真谛也!
这段话出自全国儒医文化高端论坛欢迎辞,其实也正是天下儒医前进的方问和动力。
经过公开公正评选,2022年1月雷氏针法申遗成功。本年3月,在郑州长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萍女土的倡议主持下,雷执信又接受了七名爱徒,并举行了收徒仪式。
雷氏针法恪守祖训不以利为先,历经百年五代传人,乐善好施,行医救人。而所有人的努力都是为了造福社会、服务大众。
编辑:晏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