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许昌市中心医院: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休克 患者危在旦夕“多学科”联合诊疗成功挽救
时间: 2024年11月02日10:41         

  河南经济报记者 陈玲

  近日,许昌市中心医院EICU联合消化内镜、介入血管外科、胃肠外科、输血科等多个科室,成功挽救了一位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休克病人。

1730598372732.png

  患者68岁,因腿疼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出现呕血、便血症状,就诊当地县城医院时,未遵医嘱,自行饮用约200ml小米粥后,继而恶心、便血加重。随后,急诊转至许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给予升压药静滴,但患者血压仍低至65/42mmHg,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采取补液、输血、用药等措施进行抢救。为找到出血部位,避免患者来回转运出现紧急情况,EICU住院医师黄玉迅速联系消化内镜室副主任医师杨保勤,为其进行床旁胃镜检查。

  检查发现,患者是因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用药保守治疗效果差,电凝穿孔风险极高,十二指肠局部血管栓塞止血导致后期的缺血坏死穿孔风险也很高。情况危急,黄玉立即联系多学科专家会诊,胃肠外科、介入血管外科的专家们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经过综合评估、深入讨论,在取得家属充分信任后,决定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专家们紧密配合、各司其职,从各自专业角度做好应急准备,为手术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在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患者成功止血、转危为安。

  目前,患者已转至消化内科一病区,通过用药治疗,病情稳定,恢复状态良好,不日即可出院。

1730598394322.png

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王全智(图左)查房

  此次跨学科协作,凝聚了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力量,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精准诊疗方案,提高了患者就诊体验。今后,许昌市中心医院将进一步优化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诊疗服务。

  什么原因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指胃肠道内任何部位的黏膜破损,导致血液流入消化道并排出体外。常见的消化道出血症状包括黑便、呕血、便血等。最常见的消化道出血是以下四大类:

  胃十二指肠溃疡: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破损,形成溃疡。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就会导致出血。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黑便等。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由于肝硬化等疾病导致门脉高压,使得食管内的静脉扩张并曲张。当这些曲张的静脉破裂时,就会引起大量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胃炎和胃息肉、胃及十二指肠肿瘤: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而胃息肉则是胃黏膜上的良性肿瘤。这三种情况都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胃炎和胃息肉的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等。

  药物和酒精刺激: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塞来昔布等或过量饮酒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进而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此外,吸烟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专家提醒: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它可以抑制环氧酶(COX)的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包括调节血小板聚集、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等。老年人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会影响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产生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在长期或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更为常见。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的功能,使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停止使用阿司匹林。


编辑:晏语悦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