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佳妮
风吹麦浪芒种时,正是农户丰收忙。
6月4日下午,在安徽省宿州市苗庵镇张安子村,农户张金龙期待已久的小麦实施测产考评开始了。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安徽省小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杜世州,豫之星安徽区部长马超,安徽省宿州市马岱农资小蓝帽品牌店店长马岱,河南豫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之星)技术人员等二十余人一起见证实收实测的全过程。
年初以来,安徽北部受冻雨、连续降雨、干热风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小麦生长过程出现茎干绵软、土壤湿润过度、倒伏等问题,导致小麦出现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影响了整个安徽北部2024年度小麦的总收成。
随着杜世州所长的一声“开始收割”,收割机的轰鸣声在麦田中回荡,一片片金黄的麦穗被整齐地收割下来,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和希望。收割完毕后,技术人员开始仔细测量和计算产量。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测产考评,张金龙的小麦示范田地共收割7.5亩,实割麦子10170斤,水分含量12%,亩产量1356斤。
在今年这个生长环境相对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农户张金龙以平均每亩地1356斤的成绩交出了满意答卷。在接受采访时,张金龙表示,在今年的气候环境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满意的。虽然管理水平不是最好的,但是自从他开始使用“小蓝帽”后,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真的非常好。“小蓝帽”不仅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病虫害,还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俗话说得好:庄稼增产三宝,好种、好肥、“小蓝帽”增产药。好种决定了自身强,好肥决定了环境好,“小蓝帽”增产药应对天气问题,治病又增产!庄稼增产要科学,增产效果当然要来地里看……实实在在的增产数据才是增收的保障。在现场,马超从整体到细节为现场农户以及直播间的观众分析“小蓝帽”示范组和对照组的区别。用了“小蓝帽”增产药的小麦,整株麦穗颜色鲜亮不发黑,茎干强壮不易折,叶片统一无病害,穗部饱满不空壳,麦粒圆润无瘪粒。而对照组的根茎发黑易折,叶片上也有赤霉病等病害,籽粒有圆有扁不统一。
马岱说:“‘小蓝帽’在我们当地已经使用六年了,我们每年都积极参加粮王争霸赛,今天所在的位置是农户张金龙的田地,他的田地打了两遍‘小蓝帽’,整体籽粒饱满,病虫害的防治显著……”马岱时刻想着农民朋友们,正因为他对当地气候环境的了解,想着如何帮农民增产增收,不再“靠天吃饭”。
杜世州所长在讲话中为农民朋友们提出建议。今年整个安徽北部小麦长势受天气影响较大,产量相比去年有所减少。小麦要想增产又高产,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三分种七分管,然后使用刹虫剂、杀菌剂等辅助。在今年的情况下,这块地对病害的防治表现是非常不错的,可见“小蓝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他希望各企业在加大推广产品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药剂的科研研究上,帮助小麦更高产更优质。在和豫之星团队的交流中,杜世州所长被他们的深厚专业知识储备能力所触动。
据了解,豫之星已在全国成功举办六届粮王争霸赛,旨在挖掘种地高手,挑战增产极限,提高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和信心。粮王争霸赛目前已辐射河南、山东、河北、湖北、江苏、安徽等多省份,举办1000多场观摩会。在粮王争霸赛的过程中,豫之星从优秀的种地人身上筛选、总结了很多的种地经验,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也实现了增产增收。
编辑:薛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