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经济报记者 金艳
“我在小区附近开了一间小吃店,不用往远处跑,既照顾了家,又赚到了钱。”商户孙莉莉接受采访时说。
人间烟火气,最能抚人心。文创店、艺术商店、手工串珠店、花艺店、创意咖啡店……“小店经济”散落在郑州的大街小巷,一家家小而美的店铺,不仅彰显着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更释放着浓浓的城市烟火气。
小店不是新鲜事物,不像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光鲜亮丽,但涉及行业广泛,服务业态多元,宛如毛细血管一般铺设于街头巷尾,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知不觉间,小店占据了一席之地
“上班顺便买份早饭、临时买瓶酱油、孩子急需拍个证件照第二天要交,其实还是很方便的。”刚接孩子放学的白女士笑呵呵地说道。
家住郑州市金水区幸福花园小区的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不知道啥时候,小区附近多了很多小店铺。基本上都是小吃小喝的,也有个别卖手工、网红商品。”
“缺根葱,少点盐还真没必要专程跑一趟大超市,买个东西绕半天,排队结账时再排半天。”同小区的居民郝奶奶接着说。
“别看我这服装店小,可是养活了一家人呢!”对于郑州市二七区居民王秀娟来说,不到15平方米的小店却关系着一家老小的生计。“上到老人,下到刚出生婴儿,都能在我店里找到合适的衣服。”
“入了秋的天气说转凉就是一瞬间,这又要开始换秋装了。该打折的打折,该清货的清货。”一边整理衣服一边往衣服上挂打折信息的王秀娟对记者说道。
多样化服务让小店店主找到商机
楼下的水果店能送货上门了,小餐馆开始接外卖单了,咖啡店开直播了,就连几颗白菜都能送上门了……
“小区原来有一家开了八年多的便利店,店面不大,但商品种类齐全,为我们采买物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家住金水区郑汴路的张雪说,“每天在微信群里拼单,需要的物品前一天接龙统计好,第二天老板就会依次送上门。”
郑州市金水区城东路“娜些花儿”店的老板杨真真也发现了线上业务的重要性。“人们早已从在实体店里挑挑选选变为在手机上划来划去,现在买花都是线上下单,线下送货。”
“婚礼现场、商业活动、生日派对现场布置这些订单也接,也都是线上下单较多。”杨真真说。
小店“一点多能”态势也愈发明显。“以前便利店就是卖点日常百货,现在还开通了收寄快递、上门收取洗衣、维修等多项功能。”郑州市二七区航海路上一家悦来悦喜便利店负责人介绍。
有些困难不容小觑
与大型商场、购物街的“国际范”相比,体量小、业务简单的小店,更多地承载了地方历史文化底蕴,讲解着居民记忆深处的故事。
但小店经济面临的实际困难也不容忽视。“像连锁店有专业团队分析市场,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消费趋势动态,再配以完整物流体系和供应链体系,能很好地完成产品服务供给。”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老师王志坦言。
“然而,小店一般都是个体,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更没有服务转型升级、产品整合的特性。所以对小店来说,更需要规范、强大的后台开展业务。”王志接着说。
遍布在楼前屋后、街头巷尾的小店,关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店不仅诠释了一座城市的人情味,也道出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经济活力。
编辑:薛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