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9日两天,首届“台前·中国羽绒制品创意设计大赛” 决赛及颁奖、论坛、展演等系列活动,在河南省濮阳市举行。经过国际国内服装、家居和艺术设计领域专家评委初审和终审两阶段的严格把关,商业、创意、家居三个赛道各自评出金、银、铜奖和优秀奖作品。
本次大赛以“羽道·绒合”作为主题,力求将“羽道”(东方羽绒可持续时尚理念)与“绒合”(创意设计)结合,实现产业融合、价值创造。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郭宏钧主持决赛开幕式
据本次大赛组委会介绍,本次大赛实现赛事覆盖面最广,除商业、创意赛道外,还在国内首次设立羽绒家居赛道,是目前为止最具规模的羽绒制品创意设计大赛。逾百所大学院校、专业机构、企业参赛,投稿近2000件。大赛具权威性,先后组织了国际国内15位专家进行评审。大量优质的设计作品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设计创意,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为台前羽绒及服饰加工产业的品类创新和产品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寇守峰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台前羽绒产品要坚持品牌引领,全力打造消费名品体系;坚持智改数转,全力实施“数字三品”行动;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推动群链培育、提升;同时,要坚持文化赋能,全力加强文化、设计融合。濮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朱良才表示,举办台前·中国羽绒制品创意设计大赛决赛活动,既是全国羽绒行业的一件盛事,也是台前羽绒产业转型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台前县委书记孙庆伟向与会嘉宾和选手作了县情推介。
来自全国的近百位入围设计师、行业专家和各级领导,齐聚濮阳市星东方公园市镇参加本次大赛决赛和论坛活动。
保利·中国丝绸服装文化集团与台前县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助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承办首届“台前·中国羽绒制品创意设计大赛”,通过大赛为台前羽绒产业整合行业专家资源、全国创意设计力量以及制造业供应链资源,打造了央地合作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台前样板。
大赛创意为台前羽绒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8日,来自全国的近百位入围设计师齐聚濮阳市星东方公园市镇,展开了一整天的决赛竞争。选手们上台展示并介绍作品,现场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参赛作品中既有融入甲骨文、皮影戏等河南经典文化元素的传统羽绒服设计,也有将蝴蝶、斑马、香蕉等自然元素融入其中的创意羽绒设计,还有的以羽绒为材料,制作沙发、帐篷、挂画甚至猫窝等家居用品,充满了创意想象力和文化自信,同时努力满足市场的需求。
专家评委与获奖作品设计师、展示模特们合影
评审团主席为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设计师刘勇,马吉拉全球CEO Giovanni Pungetti领衍国际专家,大赛总策划王小灿任评审团副主席,国际囯内专家共11人组成高规格评审团,对入围选手及其作品进行打分,最终在三个赛道分别评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10名。进入决赛的其他作品均颁发入围奖。此外,评审团为了鼓励选手们的丰富创意,特别设立了评审团创意荣誉奖,表彰3个赛道的选手。
三个赛道的金奖获得者上台领奖
行业宝贵的智力资源引入台前
9日,现场还举办了大赛展演、论坛和大赛颁奖礼等活动。大赛作品大秀上,专业模特展示参赛作品中男女装羽绒服的风采,稚气可爱的儿童模特把选手们设计的童装羽绒服展示得活灵活现。作品大秀让参赛选手感受到了自己辛勤付出的创意设计成为实体的成就感,也让参会的嘉宾真切地领略到本次大赛的高水平,以及台前羽绒未来可期的发展前景。
专业模特秀出了大赛优秀作品的风采
本次大赛推广覆盖到近百所大学院校。包括8家国家级媒体和20多家专业媒体在内的全国数十家媒体网站关注并报道赛事信息,大赛官方媒体平台持续更新赛事进展,使本次大赛获得广泛的专业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
设计驱动实现品类创新构建产品体系
据了解,台前羽绒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走街串巷、买卖鸭绒,已发展成为集鸭鹅养殖屠宰、羽绒水洗分拣、制品加工生产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发展体系,年产值突破40亿元,年生产优质羽绒近4万吨,年加工羽绒及服装制品3500万件(套),高端绒产量占到全国的50%以上,羽绒加工和交易量均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台前县享有“世界羽绒看中国,优质羽绒看台前”的美誉,先后被授予“中国羽绒之乡”“中国优质羽绒基地”“河南省羽绒及服饰加工产品出口基地”“省级出口羽绒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
今年7月,“国家棉花羽绒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复,成为全国第四家、北方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羽绒质检中心,为省内外乃至全国羽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服务。台前羽绒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将把本次大赛作为契机和开端,以设计和创新驱动发展,突破产品端瓶颈,实现台前羽绒产业的品类创新和产品体系构建,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用品牌化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冯善胜)
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