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李红斌:“驻”进百姓心中 “帮”出振兴实效
时间: 2024年11月18日16:05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付瑞清

  冬日暖阳里,顺着新铺的沥青道路一路前行,进入范县王楼镇东张村,只见篱笆隔出的屋前菜园、通透式的白色矮墙、碧绿清澈的水塘、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位于村口的牌楼,镶嵌着红色的大字,“东张村”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醒目而庄重。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面挂满奖牌的荣誉墙:“全国文明村镇”“2023濮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五星党支部”……这些闪闪发光的奖牌,不仅是对东张村成就的认可,更是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以及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见证。

6.jpg

  “现在的东张村产业路越走越宽、基层治理成效明显,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河南省水利厅驻范县王楼镇东张村第一书记李红斌说。

  “一片美”变“处处美”

  “这就是以东张村为首的水系连通工程,我们以水为媒,发挥水利优势,把7个村串联建设水系连通工程,打造‘濮阳八景’之一的柳溪小镇。”漫步东张村,放眼望去,白墙黛瓦满目,红花绿柳拂面。岸边有人在垂钓,水上有人在划船。无论是移步小桥流水,还是凭栏亭台楼榭,都让人仿佛置身江南鱼米之乡。

  李红斌介绍,2015年8月,省水利厅先后派驻5名第一书记到东张村驻村帮扶。10年来,5名驻村第一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先后协调建设了水系连通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商业街、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服装加工车间等项目,完成了厕所革命,丹江水、天然气户户通等民生工程 ,逐步把这个背河洼地的盐碱窝村,变成水清岸绿景美、鱼米飘香的北国“小江南”。

  蓝天白云,是民之所愿;绿水青山,是民之所盼;田园风光,是民之所望。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你看,这个文化墙是我们去年专门找人写的,是不是有了这些画,村里一下子不一样了?”“这个‘乐龄之家’是我们协调中国老龄基金会投资,王楼镇配套建设的, 里面有餐厅、娱乐室、卫生室、图书室、宿舍……”

3.jpg

​  每当有人来东张村, 李红斌就像介绍自己家一样,带着客人在村里到处走走,每说到一处变化,他的脸上都洋溢着欢欣和骄傲。“闲不住”是李红斌对两年驻村工作的全部总结。他说,把村里当家,眼里就总有活。

  驻村两年来,李红斌带领工作队积极争取各级各类专项资金,扩建柏油进村道路、修建村村通公路、硬化主次街道、修建垃圾池、更换太阳能路灯……如今的东庄村,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文明乡风滋养乡村之“魂”

  “每年立冬,就给我们这些70岁以上的老人发被子,在东庄村生活就是好。”7日上午10时,东庄村村委会院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73岁的大娘董九芝笑道,村里一到过节就会有活动,不是请吃饺子就是给包粽子,在这里生活感到幸福满满。

  一床床被子,承载着浓浓关怀与温暖。温暖的被褥如同冬日的暖阳,为老人们的夜晚增添了一份温馨。

2.jpg

  东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存刚介绍,这是李红斌带领驻村工作队弘扬文明新风、扎实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具体举措,“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李红斌利用东张村史馆常态化开展文化教育,以文化传播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利用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为104户村民更换天然气安全装置,为村里购置了3台笔记本电脑、2台台式电脑和打印机,真正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李红斌感慨地说,“看到村民们的笑容和村庄的变化,我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培育文明新风,李红斌紧紧围绕“三零”创建目标,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法治理念深入民心,多年来,东庄村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和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打架斗殴、不孝老爱亲等违法犯罪及不文明现象,有力擦亮了“全国文明村”这一名片。

  同时,“好儿媳好婆婆”“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之星”评选表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让村子发展起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首先得让党旗高高飘扬,让党员干部的精神振作起来。

  如何建强村级党组织?驻村后,身为第一书记的李红斌,摸情况、捋思路,首先从做主题党日活动入手。

  他带领大家严格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实行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和网格化管理,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同时,他还抓住换届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帮村里建立标准规范的制度机制;着力挖掘培养有前途的年轻后备力量……

  李红斌认为,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党支部的引领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只有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才能帮助群众解决难题。

4.jpg

  “自从李书记来了以后,村里党员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了,交流开会成了我们的工作常态,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公开透亮,工作都很容易开展了。”张存刚说。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村里党员活动室焕然一新,党建文化墙、红色驿站、党建广场等党建文化载体走进乡村群众身边,党建、文化活动也让村民生活“多姿多彩”。

  在李红斌看来,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一个好支部,给村里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村里的党支部自身过硬了,基层组织强了,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人跟,乡村振兴就有干劲、有奔头。

  2023年以来,东张村在保持全国文明村、河南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基础上,荣获了河南省4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河南省“五星”党支部、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濮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濮阳市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行基地,打造的柳溪小镇也成功入选“濮阳八景”。

  “产业路”打通群众“致富路”

  由于地处黄河滩区,该村产业发展相对困难,群众增收缺乏门路。如何改变这一境况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是李红斌刚到任时考虑最多的事情。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的第一目标就是竭尽全力发掘这里的文旅资源,助力村民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发展文旅为抓手撬动村里经济增收、带动村民致富是李红斌的目标,他也是这么做的。

  足球场、柳溪小镇为民服务综合体、商定街沉浸式体验、范县非遗文化展馆等项目,都是近两年来李红斌协调申请3600多万元谋划拟建的项目,奠定了振兴基础。

  此外,东张村聚力“一村一品”,建立“双绑机制”,打造洁田牌有机大米,引进河南佑林实业有限公司带动200多户农户种植有机葡萄和绿色西兰花、宝塔菜、菠菜。2023年以来,村里连续举办了两届油菜花节,节假日期间运营的森林动物园、游船、七彩滑道、星空房帐篷民宿、美食街等,接待大量周边游客,带动经济发展。

5.jpg

  除了发展文旅产业,村里还建有一个帮扶就业点,主要从事羽绒服外贸订单式加工生产,近期又引进合炫服装服饰进驻刚建成的750平方米加工车间,这都是在第一书记带领下,招揽乡贤盘活的,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这里离家近,不仅能挣点钱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范县豫州服饰有限公司车间内,刘艳芳一边检查羽绒服的质量一边告诉记者,“李书记为了我们可没少费心,光一个服装厂,就为村民创造几十个就业岗位。”

  “沉下心、扑下身、用真心、办实事,这是申季维厅长给我提的要求,也是我驻村的理想和信念,更是坚守初心的原动力。”李红斌说,截至10月底,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3.6万元。

  如今的东张村,村容村貌整洁优美、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钱包鼓了、腰杆直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李红斌也终于成功“驻”进了东张村百姓的心中。


编辑:王静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