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根植法治沃土 在沉淀中追梦法律人生——专访河南华融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文有
时间: 2024年11月26日14:54         

  河南经济报记者 栗凤娇

  一袭笔挺的深灰色西装,高挑的身材,说话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透着睿智与精明……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无论是提起选择律师行业的初衷,还是成就自我的一次次提升,抑或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河南华融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文有总是娓娓道来,低调中彰显沉稳与冷静。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他不仅能够把握人生尺度,还能提升自我高度,更能传递法律温度。他在沉淀中成就自我,实现了人生的一次次跨越……

2b19eaf12e91ffc41233a1e6dd28491.jpg

  坚守初心 把握人生尺度

  张文有1977年出生于河南省浚县新镇镇牛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20世纪末,农村物资相对匮乏,当地农民往往会因法律意识不强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每当看到乡里乡亲为争地边而打得头破血流时,张文有幼小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为什么要打架呢?我怎么才能帮到他们吗?”但是由于年龄尚小,知识浅薄,张文有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不懂得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

  1995年,邻居家的孩子出现农药中毒那件事情坚定了张文有学习法律的信心。当年夏季,即将参加高考的张文有回到家中,听到邻居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他迅速跑到邻居家一探究竟。经询问得知,一名村民为了防治病虫害,在自家的桃树上喷洒了一些农药,邻居家的孩子吃了喷洒农药的桃子后呕吐不止。张文有又气又急,却又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尽管后来邻居带着孩子到当地卫生院进行了洗胃处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是这件事在张文有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不只一次告诉自己:“如果通过法律手段合理解决问题就好了。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张文有名落孙山。他想过复读,但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怎么办?在纠结与无奈中,张文有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参加自学考试。”

  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事实证明,张文有的明智选择为这句话做了最美的注脚,他在关键时刻把握了人生尺度。

  充电蓄能 提升自我高度

0752e6d4deaf3dbebbf04c292fd5da9.jpg

  1995年9月,张文有怀揣梦想,背起行囊,慕名来到郑州大学自学考试培训中心。选择专业时,他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等20多个专业中认真搜索,看到法律专业时,他的内心有种莫名的兴奋,“选法律专业,将来为群众服务”。

  懵懵懂懂学到第七天,张文有突然灵光一闪:“我得加把劲儿,不好好学习不仅对不起家长,而且对不起自己。”为了巩固学习效果,他和同寝室的同学互相提问。同学提问时,张文有总是对答如流,甚至哪个知识点在哪一页都一清二楚。

  “苦心人,天不负。”两年时间,14门功课,张文有全部考试合格,顺利拿到郑州大学法律专业自学考试大专毕业证。当时,大专毕业就可以考律师资格证。为尽早考取律师资格证,他一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备战。

  “再拼一把,‘杀’回郑大!”2001年,张文有在郑州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子。说不清多少个夜晚,在郑州大学的长明灯教室里,一摞厚厚的法律书籍、一个2000毫升的大水杯成了张文有的标配。学到深夜,张文有的肚子总会饿得咕咕叫。“是回去睡觉,还是继续学习?”每当这时,张文有都会横下心来,跑到学校门口吃一碗担担面,然后冲到教室继续学习,总是学到两三点才“收工”。最终,他以超出分数线38分的成绩取得律师资格证,位居全国前5000名,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跨越。

  在随后的几年中,张文有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考取律师执业证、郑州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证。

  《礼记·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张文有深知,只有不断检视自己,才能取得进步;只有不断进步,工作起来才会更有底气。

  张文有说:“好多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都是从泥瓦匠一路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们对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为他们服务,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张文有接手的房地产案件比较多,如果自己知识储备跟不上形势变化,势必对处理案件造成不利影响。2016年,他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建设工程项目疑难法律问题高端研修班,进行为期半年的封闭学习,充电蓄能,拓宽视野,向国内外知名专家请教,不断提升自我高度,为事业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扛起责任 传递法律温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张文有认为,律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宣传,更要尽自己所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自2002年起,张文有连续多年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郑州经济广播电台做节目,连线听众,免费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2000年前后,房地产市场火热,开发商和群众之间打官司的案件屡见不鲜。张文有认真研读楼市有关政策,帮助群众解决房地产维权方面的法律问题。同时,张文有和从业老师携手,经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律师论房——购房法律知识必读》一书,并且多次在房地产展览会上签名赠书。这本书实用性强,不仅有助于开发商规范购房合同,还有助于购房人规避购房陷阱。

  初心如磐,以苦为乐,投身公益事业,这是张文有的工作和生活本色。“律师同志,救救我!”2002年,一名满脸淤青的女士突然跪倒张文有的办公室寻求帮助。经了解得知,该女士长期遭遇家庭暴力,请求张文有帮忙打离婚官司。

  张文有告诉记者,对于家庭纠纷,能调解的尽量调解。经过两个多月的调解,这位女士的丈夫痛改前非,这个案件最终没有开庭。如今,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多来,这对夫妻和张文有成了好朋友。

  2003年,一名卖菜的男士在郑州市区被一辆轿车撞到腰部,邀请张文有帮忙打官司,但是全国仅有上海司法技术研究所才能做相关的伤残鉴定。了解到这位男士家境贫寒,还有3个年幼的孩子,张文有自掏腰包,多次奔波于上海和郑州之间,最终为该男士争取到应得的赔偿金。

ba353e436c707c32ad4b1dc851bd779.jpg

cb624d1b46bceafa80b6d90ce11cbaf.jpg

  对张文有而言,像这样传递法律温度、免费为群众提供服务的事例举不胜举。

  “饮水思源,不忘桑梓。”20多年来,张文有积极向鹤壁市团组织靠拢,免费为鹤壁老乡提供法律援助。2010年,他担任鹤壁驻郑团工委副书记,并被共青团鹤壁市委驻郑工作委员会等单位评为“新长征突击手”。2011年,他被共青团鹤壁市委授予“鹤壁市模范团干部”。连续多年他都在郑州市鹤壁商会任职,如今依然是郑州市鹤壁商会副会长。

2f8f7478ea5d154fd3d7b3f5a32013e.jpg

  此外,张文有还担任河南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业务委员会委员,常态化深入学校讲解法律知识,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担任郑州市律师协会第七届建筑委员会委员,担任郑州市温州商会法律顾问、调解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担任多家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及媒体法律顾问,为相关企业提供诉讼及非诉讼法律服务,通过媒体宣传法律知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要想做好法律服务,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情况下,群策群力,促进大调解,力求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解决。”对于未来,张文有信心满满,“作为一名律师,我将潜心钻研法律知识,继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职、敬业勤业的专业服务水准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作为一名商会相关负责人,我将忠诚履职尽责,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编辑:晏语悦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