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肩膀疼痛是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不少人一旦出现肩痛,便会将其与关节炎、肩周炎划等号。然而,看似简单的肩膀疼痛背后,实则隐藏着多种可能的病因。科学认识肩痛的成因,才能避免误诊误治,找到有效的缓解和治疗方法。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今天给大家做一期科普,希望大家从中获益。
一、常见肩痛病因:不止肩周炎和关节炎
(一)肩周炎:被误解的“五十肩”
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常因肩部软组织退行性病变、长期过度活动或姿势不良引发。它多发于50岁左右人群,因此也被称为“五十肩”。典型症状是肩关节周围疼痛,夜间尤为明显,伴随关节活动受限,外展、上举、后伸等动作难以完成,仿佛肩膀被“冻住”。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穿衣、梳头、摸背等日常动作都会变得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即便不治疗,经过1 - 2年也可能自行缓解,但合理治疗能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痛苦。
(二)肩袖损伤:运动人群的“隐形杀手”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及其肌腱组成,像袖子一样包裹肩关节,起到稳定和驱动肩关节运动的作用。在投掷、游泳、羽毛球等肩部频繁发力的运动中,肩袖极易受损。肩袖损伤后,患者常感到肩外侧疼痛,尤其是在手臂外展60° - 120°时疼痛加剧,还可能出现无力、抬臂困难的情况。与肩周炎不同,肩袖损伤导致的疼痛在夜间可能不明显,但手臂主动外展受限更为突出,且难以自愈,多数需要手术修复。
(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反复摩擦的代价
肩峰是肩胛骨外侧的骨性突起,当肩峰形态异常(如钩状肩峰)、肩峰下间隙变窄,或肩袖肌腱肿胀时,肩关节外展过程中肩峰与肩袖、肱骨头之间就会发生反复摩擦、撞击,引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前方疼痛,活动时加重,严重时会影响睡眠。长期撞击还可能导致肩袖磨损、肩峰下滑囊炎,进一步加重疼痛和活动障碍。
(四)颈椎病:被忽视的“源头”
颈椎病变也可能引起肩膀疼痛。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问题,会压迫支配肩部的神经,导致肩部放射性疼痛。这类疼痛常伴有颈部僵硬、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范围可能从肩部延伸到手部。与肩部局部病变不同,颈椎病引起的肩痛,通过改善颈椎状态(如牵引、按摩、物理治疗)能有效缓解。
(五)其他病因
除上述常见原因外,肩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脱位、肩锁关节病变,甚至心脏病、胆囊炎等内脏疾病引发的牵涉痛,都可能表现为肩膀疼痛。例如,心肌缺血发作时,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和左臂内侧;胆囊炎发作时,右肩背部可能出现疼痛。因此,全面排查病因至关重要。
二、如何区分不同原因导致的肩痛?
1.疼痛特点:肩周炎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夜间加剧;肩袖损伤疼痛集中在肩外侧,外展时疼痛明显;颈椎病引起的肩痛常伴有上肢麻木;内脏牵涉痛则与原发疾病症状相关,如心脏病发作时可能伴有胸闷、胸痛。
2.活动受限情况: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且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程度相近;肩袖损伤主要是主动外展受限,被动活动相对正常;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外展60° - 120°区间疼痛加剧,超过120°后疼痛减轻 。
3.伴随症状:观察是否伴有颈部不适、发热、红肿、关节畸形等症状。若肩痛伴发热、关节红肿,可能是感染性关节炎;若肩痛伴晨僵、多个关节疼痛,需警惕风湿性关节炎。
三、科学诊断与治疗:精准应对肩痛
(一)诊断方法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疼痛发作时间、诱因、加重或缓解因素等。随后进行体格检查,通过特殊手法测试肩关节的活动度、力量,判断疼痛部位和可能的病变。影像学检查必不可少,X线可观察肩关节骨骼结构是否异常;MRI能清晰显示肩袖、关节囊、肌腱等软组织损伤情况;超声检查则可实时观察肩关节动态,对肩袖损伤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必要时,还会进行血液检查(如风湿因子、血沉等),排查全身性疾病。
(二)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病因,治疗方法差异显著。肩周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止痛、物理治疗(热敷、超声波、冲击波)改善循环、关节腔注射药物缓解炎症,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如爬墙练习、钟摆运动)恢复关节活动度。肩袖损伤根据损伤程度,轻度可保守治疗,严重则需关节镜微创手术修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早期可通过休息、药物、物理治疗缓解,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修整肩峰。颈椎病引起的肩痛,需针对颈椎进行牵引、按摩、针灸等治疗。
总之,肩膀疼痛不能简单等同于肩周炎或关节炎,它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当出现肩痛症状时,切勿盲目自行诊断和处理,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度运动、避免肩部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肩痛发生,守护肩关节健康。
(科普作者姓名:李岱峰,现职称:主治医师,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