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糖尿病,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正以其复杂的病理机制和广泛的并发症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质量。其中,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常见以及最复杂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时还可能面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在中医的视角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都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内在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其发病机理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多种内外因素相关。在糖尿病的病程中,若阴虚燥热持续存在,体内气血津液代谢失调,就会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受损,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糖尿病足便是其中之一。糖尿病足的发生,是气血两虚、瘀血阻络、湿热下注等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血两虚使得足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养分支持,瘀血阻络则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湿热下注则可能引发感染,加速病情恶化。
预防糖尿病足,中医强调“治未病”的思想,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情志状态,来维护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和顺。首先,调整饮食结构至关重要。中医建议糖尿病患者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饮食,以减少对胰岛的负担,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可以适量食用具有益气活血、行气通痹功效的食物,如黄芪、当归、三七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其次,保持气血畅通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有助于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中低强度的运动方式,既能帮助控制血糖,又能通行血脉,预防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从而降低糖尿病足的风险。
再者,情志调节也不容忽视。中医认为,情志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以免情志失调加重病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调节情志,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原则,通过内服中药、外用中药泡脚、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柏、丹参、红花等,这些药物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外用泡脚,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针灸治疗则通过刺激足部的相关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麻木等症状。推拿治疗则通过按摩足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炎症消散和伤口愈合。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足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对于严重感染、坏死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采取必要的手术治疗,同时配合中医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杨卓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全科医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