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骨折,作为骨骼系统常见的损伤类型,常常因交通事故、运动伤害或跌倒等意外事件而发生。面对骨折,及时的急救处理和恰当的康复措施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一、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
1.保持冷静,评估现场安全
在面对骨折患者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果环境危险,应迅速将患者移至安全地带,避免二次伤害。
2.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对于开放性骨折(即骨折端刺破皮肤),应特别注意防止感染。禁止随意移动患肢,以免加重损伤。可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覆盖伤口,进行初步包扎。
3.止血处理,防止休克
骨折常伴有出血,如不及时止血,可能导致失血过多甚至休克。对于小伤口出血,可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在伤口上,并施加适当压力。对于较大出血或动脉出血,可使用止血带在伤口上方进行结扎,但需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松开一次,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4.固定伤处,减轻疼痛
固定是骨折急救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固定的目的是减少骨折端的活动,防止进一步损伤和减轻疼痛。固定的方法可以根据骨折部位和具体情况来选择,如使用夹板、石膏、绷带等。在固定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处的功能位,避免过度牵引或压迫,固定的松紧度也要适中。
5.及时就医,专业治疗
在完成上述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医院可以对骨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法复位、手术复位等。
二、骨折的康复措施
1.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部位、严重程度以及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方法、康复时间等内容,旨在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功能。
2.早期保护与稳定
骨折发生后,首要任务是确保骨折部位得到妥善固定与保护,以促进骨折端稳定,减少移位风险。
3.疼痛管理与肿胀控制
骨折常伴随剧烈疼痛与局部肿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通过遵医嘱使用药物、物理疗法(如冰敷、热敷)等手段,可有效缓解疼痛,控制肿胀。
4.肌肉锻炼与关节活动
在骨折稳定后,适时开展肌肉锻炼与关节活动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通过等长肌肉收缩、等长肌肉放松练习及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逐步恢复肌肉力量与关节灵活性。
5.定期随访与评估
骨折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随访以评估康复效果和调整康复计划。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强度,以确保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
骨折的急救处理与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及时的急救处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良好的营养支持,我们才能帮助骨折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生活。
(袁赞安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88医院 骨科)